张世杰死守厓山
张世杰、陈宜中怎样会到福州去的呢?原来,在临安被元兵占领、小皇帝赵显被俘虏到大都去后,赵显的两个哥哥,九岁的赵昰(音xià)和六岁的赵昺(音bǐng),在南宋皇族和大臣陆秀夫护送下逃到福州。陆秀夫派人找到张世杰、陈宜中,把他们请到福州。三个大臣一商量,决定拥立赵昰即位,继续打起宋朝的旗帜,反抗元朝。
文天祥得到了这个消息,感到有了恢复的希望,马上也赶到福州,在新的朝廷里担任枢密使。他向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但是陈宜中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不同意文天祥的意见。
文天祥只好改变主意,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招募人马,准备反攻。第二年,文天祥进兵江西,在各地起义军的配合之下,连续打败元军,收复了会昌等许多县城。
这时候,另一路元军已经南下攻打福州。宋军节节败退,陈宜中眼看恢复没有希望,就独自乘船逃到海外去了。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保护赵昰逃上海船,往广东转移。不幸海上刮起一场飓风,差点把船打翻,年幼的赵昰受了惊,得病死了。
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海上又拥立赵昺即位,把水军转移到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厓音yá)。
元朝大将张弘范向元世祖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方的小朝廷,恐怕有更多的宋人响应。元世祖就派张弘范为元帅,李恒为副帅,带领精兵二万人,分水陆两路南下。
张弘范先派兵攻打驻守在潮州的文天祥。文天祥兵少势孤,被迫转移到海丰的一座荒山岭。元军突然赶到,文天祥被俘虏了。
元兵把文天祥送到张弘范大营,张弘范假意殷勤,给文天祥松了绑,把他留在营里,接着,就下命令集中水军开往厓出。
元军到了厓山,张弘范先派人向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我知道投降元朝,不但可以活命,而且可以得到富贵。但是,我宁可丢脑装,决不变节。”
张弘范知道张世杰平日很敬佩文天祥,就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招降。文天祥冷笑说:“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
张弘范叫人拿来笔墨,硬逼他写信。文天祥接过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两句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免不了一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照耀千秋。原诗有八句,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时候写的。)
兵士把他写的诗句拿给张弘范,张弘范看了只好苦笑。他眼看劝降毫无希望,就只有拼命攻打。
厓山在我国南面海湾里,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在海上把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决心跟元兵决一死战。元军用小船满装了茅草,浇足了油,点着了火,乘着风势向宋军发起火攻。张世杰早防到这一着,在船上涂上厚厚的一层湿泥,还缚了一根根长木头,顶住元军的火船。
张弘范的火攻失败了,就用船队封锁海口,断绝了张世杰通往陆地的交通。宋兵在海上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海水海水又咸又苦,兵士们喝了纷纷呕吐。张弘范发动元兵发起猛攻,宋兵誓死抵抗,双方相持不下。
这时候,元军副统帅李恒也从广州到厓山跟张弘范会师。张弘范增加了实力,重新组织力量进攻。他把元军分为四路,围攻宋军。潮落的时候,元军从北面冲击:潮涨的时候,元军又顺着潮水从南面进攻。
宋军两面受敌,正在拼命招架。忽然听到张弘范的坐船奏起音乐来。宋军听了,以为元将正在举行宴会,稍微松懈一下。哪想到这个乐声恰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乐声一起,张弘范的坐船发起进攻,箭如雨一样射向宋船。元兵在乱箭掩护下,夺了宋军七条战船。各路元军一起猛攻,从晌午到傍晚,厓山的海上,海潮汹涌,杀声震天。
张世杰正在指挥战斗,忽然看见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停止抵抗,其他战船也陆续下了旗,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把精兵集中在中军,一面派人驾驶小船,准备把赵昺接过来,组织突围。
赵昺的坐船,由陆秀夫守着。他对张世杰派去接赵昺的小船,闹不清是真是假,怕小皇帝落在元军手中,就拒绝了使者的要求。他回过头对赵昺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陛下也只好以身殉国了。”说着,就背着赵昺一起跳进了大海,在滚滚波涛里淹没了。
张世杰没有接到赵昺,只好指挥战船,趁着夜色朦胧,突围撤退到海陵山。他点了一下战船,一千条战船只剩下十几条。这时候,海岸又刮起了飓风,有人劝张世杰登岸避风。张世杰坚持不肯上岸。一阵巨浪袭来,把他的船打沉了。这位誓死抵抗的宋将终于落水牺牲。
公元1279年二月,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