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媒婆是女官 责任重大职业神圣
山南慕北 2016-02-26
媒婆
周代以后,撮合年轻男女相好的重任才开始由女性代理,由此“高谋”转为“媒”。据周朝官制书籍《周礼》记载,“媒氏之官”每年仲春月份时会集年轻男女,主持其选择伴侣的大会,形式跟今天的电视台搞的“非诚勿扰”和“集体相亲”差不离。
不同的是,媒氏之官“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如此可确保每一家皆有嫁娶,对人口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媒婆的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
由于媒婆的责任重大,所以头脑不灵光、眼睛不好使、嘴巴不伶俐的人是干不了这一行的。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对“媒妁”二字作了专门的注释:“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换句话说, “媒婆”不仅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言善辩”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有“死缠烂打”的精神和善于化解矛盾的本事。故而,现代人总觉得过去的“媒婆”就是一些能把“死人说成活人、傻子说成刁子、坏人说成好人”的不讲道德的商人。
然而,翻阅古籍才知道,在古代中国,媒婆这个行业是相当神圣的。商、周之前,婚姻媒介是由神——即负责婚姻和传延子嗣的神祇“高谋”来见证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土行孙与邓婵玉的结合就是神做媒的。古人还于社中祭祀高谋,祈求婚姻良缘、子孙绵长。周代以后,撮合年轻男女相好的重任才开始由女性代理,由此“高谋”转为“媒”。据周朝官制书籍《周礼》记载,“媒氏之官”每年仲春月份时会集年轻男女,主持其选择伴侣的大会,形式跟今天的电视台搞的“非诚勿扰”和“集体相亲”差不多。不同的是,媒氏之官“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如此可确保每一家皆有嫁娶,对人口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媒婆的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与每对新人婚姻息息相关的媒婆,也演绎并流传下来许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趣闻轶事,这其中就包含了人们对媒婆的各种称呼。现代人熟知的“红娘”、“月老”以及“冰人”、“红叶”等都是有历史典故的。唐代小说《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一个年轻人经过宋城时,遇一名老人倚囊而坐,向着月光翻书,便问:‘所捡何书?’老人答道:‘天下之婚牍。’年轻人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这位老人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月老”,而介绍婚事也被称为“牵红线”。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莺莺传》中的女主角崔莺莺,有位侍女名叫红娘,故事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但碍于身份只能靠侍女来传话,后来红娘从中撮合,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过《莺莺传》的结局是以张生始乱终弃的悲剧收场。直到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将《莺莺传》改编为剧本《西厢记》之后,张、崔才结成夫妻,有了幸福圆满的大结局。后来,人们就以“红娘”形容为了介绍婚事而两边奔走的媒婆。宋代《太平广记》是一部集前代小说大成的类书,上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僖宗时期一名叫韩翠苹的宫女在一枚红叶上写了首情诗,然后她就像现在交友网的女网民放漂流瓶一样,将题情诗的红叶放入河中,结果这片红叶被下游的于佑捡到,于佑收起珍藏并以同样方式将一片题情诗的红叶投入河中,他的红叶恰巧又被宫女韩翠苹捡到。10年后,皇帝放三千宫女出来,韩翠苹终于嫁给了于佑。红叶成为他们结合的良媒,一时间传为佳话。故而,后人又将媒婆称为“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