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植棉产业的发展情况
山南慕北 2015-10-28
棉花
在元代,由于棉花生产迅速扩展到全国,棉纺织生产工具不断得到革新和改进,致使棉织业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元代棉织业的勃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城市棉纺织生产来看。在元代,随着棉花种植的迅速推广,在靠近产棉区的一些城镇棉纺织生产成为当时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不少城镇贫民均以“织纱为业”,成为独立的小手工业者。也有一些手工业者自备原料和设备,雇佣若干工人,开办棉纺织手工工场。泉州、福州、杭州、松江、襄樊等城市均有这样一些手工工场。
元代全国许多城镇都有棉布生产,棉布已经成为行销各地的大宗商品。大量棉布投入市场,更加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2.推动了新城镇的建立,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元代江南地区的一大批小镇和许多新兴城市就是随着棉织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逐渐繁荣起来的。如松江府的乌泥泾、海宁州的长安镇、富阳县的南新镇以及上海、福州、泉州、嘉定、扬州、松江等就是这种类型的新兴城镇。如上海,在宋代仍是一个小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户口繁多,置上海县”(注:《元史》卷二六《地理志》。),成为华亭东北一巨镇。到元末,上海不仅是一个粗具规模的贸易海港,也是华亭、嘉定等地棉布的集散地。
3.改进了衣着质料,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在元代,蒙古人的衣着主要有长袍、系腰、答忽、搀察、裤子等。汉族士庶及贫民衣服主要有团衫、上盖、汗衫、背子、唐裙等。由于民族不同,上述各种衣着质料亦有区别。以蒙古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衣着质料多为家畜或野兽毛皮,蒙古的贫苦百姓穿的是羊皮袄。草原贵族穿的是貂鼠袄子、银鼠袄子。汉族等定居的农业民族衣着主要是丝、麻、棉纺织品。但是,普通的元朝人无力购置丝织品,而麻织品既粗糙又易破,故质优价廉的棉织品格外受到时人的欢迎。
元朝时,棉布又是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据《(至正)四明续志》记载:元代与亚非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贸易往来, 其中很多国家和地区使用元朝的棉花和棉布。当时东西洋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衣服为唐衣。
据高丽《李朝太祖康献大王实录》和《李朝太宗恭定大王实录》记载,至正二十一年(1363)高丽使臣书壮官文益渐奉使元朝,带回棉种在高丽晋阳试种,尔后又推广到全国,使高丽人民除丝绸外又能穿上棉布衣服。以上分析说明,种棉与纺织在元代的勃兴,改进了元朝人的衣着质料,同时通过对外交流,也丰富了世界一些国家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