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安泰桥
闽国时据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闽亡后,南唐得建、汀二州,又新置剑州;吴越国得福州;闽旧将留从效得泉、漳二州,南唐授其为清源军节度使,承认其割据。
交通
天复元年(901年),
王审知在筑罗城的同时,挖护城濠,建有去思桥、津通门等。天佑三年(906年),王审知在福州正街毛应桥南筑还珠门,建南关桥(今称安泰桥),开河通沃桥浦,引潮贯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桥等。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称。
教育
王审知重视人才。王入闽后安置了大批中原流民,特别爱惜文人名士,专门设招贤院等机构来接待他们。当时避乱入闽的有杨沂、徐寅、杨承休、郑璘、韩偓、归傅懿、杨赞图、郑戬等,王审知聘任他们做闽国官员,发挥他们的才干。王审知对福建的知名文人也礼聘他们做官,如任翁承赞为相,黄滔为节度推官等。王审知对义存、师备、神晏等宗教界名流也很尊重。这些措施使当时福建特别是福州地区诗文进步很快,“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为后来东南文化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审知重视发展教育。他采纳了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建四门学(相当于现在的高等学府),以教闽中之秀者”,选知名人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在王审知的倡导下,当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幼已佩于师训,长者置国庠”,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王审知重视搜求书籍。天佑元年(904年),王审知组织大批学士搜集缮写各家遗书充实编史资料,又为徐寅刊印《钓矶文集》等,为传扬文化作出了贡献。王审知还先后兴建和修复了260座寺和6座塔,这些寺塔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