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怎样收复台湾岛的?
山南慕北 2015-10-09
隋朝地图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根据海师何蛮奏报,“命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 这一次到了流求国后,因为言语不通,只是掠一人而返。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隋炀帝深感不满。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复遣朱宽招抚流求,流求王不从,朱宽取其布甲而归。” “布甲”,流求人用苎麻纺成布后编织的铠甲。两次和平招降不成,隋炀帝有些恼火,决定以武力征讨。
《隋书·陈棱传》记载:隋炀帝“大业三年(607),陈棱拜武贲郎将;后三岁(大业六年,610年),与朝清大夫张镇州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随后发生的事情,在《隋书·流求国》中有所记载:“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解其语,遣人慰渝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棱击走之,送至其都,频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
带着隋炀帝对流求“先礼后兵”的方针和策略,肩负皇帝对自己的重托和厚望,陈棱再次漂洋过海来到流求。由于招抚行动受到了当时流求统治集团的强烈反对,流求王欢斯渴剌兜甚至派兵对抗,拒绝接受“招抚”。和平解决流求问题的计划破灭后,陈棱只得率军用武力迫使其臣服,结果大败欢斯渴剌兜兵。陈棱乘势攻破流求王的都城,杀死了流求王欢斯渴剌兜,并俘虏了一万七千人而还。
隋炀帝杨广对台湾的征伐,不过是当时我国的封建统治者对台湾的一种短暂的经略行动而已。隋炀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台湾臣服,让台湾人民知道当今天下是大隋的天下,其中多了一些天朝霸气,少了一些人文关怀,没有考虑打下台湾来以后,该怎么管理台湾和发展台湾,而只为逞一时之能,泄一时之愤,所以使隋炀帝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变成了“虎头蛇尾”,甚至有些徒劳。由于没有留下驻防台湾的军队,没有设置相应的官府机构,没有真正把台湾和台湾人民放在心上,随着军事行动结束,大陆武装离开台湾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政治接触又重新被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所阻隔。尽管如此,隋炀帝对台湾的行动,毕竟给后来的历朝历代统治者,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台湾军情、民情的机会,为台湾后来的归附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