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宋朝历史 > 唐朝城管都是地痞流氓 宋朝城管选用在役士兵

唐朝城管都是地痞流氓 宋朝城管选用在役士兵

彼岸花开 2019-03-27
  都知道,宋朝时期的市场经济非常发达,那么,这肯定是与一套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脱不开关系。宋朝有这样一种公职,叫“监市”,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市场秩序的人。从职能上来说,其实,就是城市管理者。当然,“监市”并非宋朝首创,早在《庄子》中就有关于这一职业的记录,可见,城市管理这项工作,在我国古而有之。
  而在《庄子》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就是说一个出色的城市管理者往往会见微知著,通过一些微妙细节就能体察市场情况。当然,古代从事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没有固定编制,属于“临时工”,通常是由当地官员在民间筛选。
\
  并且,每年朝廷会拨付一定银两用于支付“监市”们的工资。由于,缺乏具体事例,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史料中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当时的监市们出身于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而古代向来社会分工明确,士忙于公职,农忙于耕种,工忙于手艺,商忙于经营,而当兵的又不可能离开军营,老人妇孺又不适合这项工作。所以,从事“监市”的只剩下每天无所事事的地痞流氓、闲汉恶少。
  当然,由于这类人群的平均素质较差,所以,古代城管经常会面临严峻的素质问题。对于经济发达的宋朝来说,由一群人品得不到保障的地痞担任市场监督者,风险太大,所以,统治者们不得不做出改革。
  拿北宋初期举例,当时朝廷专门成立了城市监管机构,名曰“街道司”。在街道司谋职的工作人员不但要维护市场稳定,就连城市卫生都归他们管,有点像是社区和城管的结合体。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当时,街道司的工作人员一律选用在役的士兵。
  史籍记载,汴梁街道司共有五百个在职人员,这些人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相比于唐朝时期的闲汉监市,这群人的执行力更好,人品更有保障,战斗力高涨。倘若,遇到类似牛二、李三这种泼皮,则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其制服。
\
  到了明清两朝,国家的官僚制度越来越详细。
  此时,城管被划分为“胥”和“吏”两种,但通常由“吏”管理“胥”。简单来说“吏”就是当地政府指派的公职人员,只是官职较小而已,有固定编制;而“胥”就是地方官自主招聘的临时工,没有固定编制,大多由闲汉、小流氓担任,听从“吏”的差遣。
  在帝制官僚体系中,“胥吏”之下是小职员组成的阶级,他们的职务虽然各自不同,不过都被归类在一起,称为“僚属”。他们甚至比胥吏更受人轻视,而被列为与妓女、戏子和奴仆同一阶级的贱民。以至于,明清时期的“胥吏”往往最为人所诟病。
  就整个群体而言,“胥吏”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直到帝制中国晚期,他们都不被准允参加科举考试,而参加考试是连农民都可以享有的权利,他们却始终没有。
  从表面上来看,“胥吏”制度比较完善,胥有吏管,吏有地方官管,而胥又贴近基层,办事方便。实际上,明清两朝基层公务深受胥吏所害,为何?吏的官职不高,没有贪污的机会,所以,只能靠着手下的一批流氓混混狐假虎威,剥削些民脂民膏。
  而胥有了官方撑腰,在欺压老百姓时底气更足,民间深受其害。更可怕的是,常年混迹官场底层的吏熟知一切敲诈、蒙骗、拉拢、勾结的旁门左道,能让一批地痞对其唯命是从,还能误导、妨碍、蒙蔽自己的上司。
  吏是胥的保护伞,在吏的保护下,胥往往会选择性进行更有赚头的任务。胥吏结合恰如狼狈为奸,欺上瞒下无恶不作。虽然,大部分朝代的市场管理者都令人深恶痛绝,但是,监市却是不可或缺的职业,少了他们市场秩序难免会陷入混乱。
  史籍记载:宋朝初期有个官员叫宗泽,这人在汴梁当官时听说市场物价飞涨,许多商品的价格翻了十倍有余。宗泽派手下的厨子明察暗访,厨子来到一家卖饼的商铺,发现一个饼的成本仅要六钱,而在出售时却要价二十钱。
  宗泽知道这件事后,更是火冒三丈,他当即下令:所有饼铺的饼价不得超过八钱,敢私自抬价者斩立决。有了饼铺的先例,其他商铺都不敢再抬价了,市场上的物价逐渐稳定下来。从这以后,宋朝逐渐完善了市场监管法,这种平地起价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
  由此可见,城市管理者的工作不论哪个朝代都是维护市场经济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城管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