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商朝历史 > 汤武革命的悖论如何让封建统治者难以抉择

汤武革命的悖论如何让封建统治者难以抉择

非我族类 2017-07-10
\

汤武革命
  虽然近代有很多人对汤武革命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证,但在中国古代,汤武革命恐怕是一个禁忌话题,毕竟这个问题里隐藏着作为一个封建帝王难以抉择的悖论,无论是同意还是否认汤武革命的合法性,统治者都无法自圆其说。
  在汉景帝的时候,黄老刑名之学比较受到朝庭的推崇,特别是那个有名的窦太后。当然景帝也有许多儒学出身的博士。在天子的宫廷,当着汉景帝的面,一个叫做黄生的人和一个叫做辕固生的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辕固生是齐人,以研究《诗经》而闻名,是一位儒生。黄生则是研究黄老之学的。争论的焦点是汤武革命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研究黄老之学的黄生说:“汤武的革命行动并不是承受天命,而是以下犯上的弑君行为。”
  研究儒学的辕固生说:“你的观点我不能同意,桀纣虐乱,天下的人都支持汤武,汤武的革命行动是正义的,不是承受天命又是什么呢?”
  黄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反驳道:“帽子再破,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新,也要穿在脚上。桀纣虽然无道,可他们是君主,汤武虽然贤圣,可他们是臣下,他们的行动不是弑君又是什么呢?”
  辕固生也举了一个例子,继续说道:“如果象你这样说,那么高祖皇帝代秦而有天下,践天子之位,是错误的了。”
  看来,双方的争论是很激烈的,竟然说到本朝的事情上来了,说到汉皇朝的合法性上来了。由于当着汉景帝的面,所以黄生不再说话,辕固生也觉得不自在。
  辩论的主持人汉景帝这时候则果断地终止了辩论,他的知识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非常清醒而且深刻的。
  汉景帝采取模糊和回避的办法,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不妨引用史记的原文:“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这段话,还是很浅显的文言文,就不用翻译了。那个时候,社会上有个禁忌,就是认为马肝有毒,人吃了会发狂去杀人,所以吃马肉都是不吃马肝的。汉景帝就把这个风俗给用上了。汤武受命的话题也象马肝一样成了禁忌,在汉景帝结束这场争论之后,学者们也都不敢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了。
  汉景帝为什么采取这种模糊和回避的态度呢?俗话说,真理不辩不明,为什么不继续辩个水落石出呢?
  原来,汉景帝敏锐的意识到汤武革命这件事对他而言是一个悖论。
  如果他支持黄生的观点,承认汤武是弑君行为,那么大汉朝的江山从哪里来呀,汉朝的建立不正是因为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吗?
  如果他支持辕固生的观点,承认汤武革命的正义性,那么,他或他的子孙也有了恶行,那不是天下的臣民都有权利起来推翻汉朝吗,这又是他绝对不愿面对的事情。
  所以对辩论的双方,汉景帝谁也不赞成,谁也不反对,只有回避和压制了。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汉景帝的时候才提出来的。孔子序《易传》。在《易传》中,对汤武革命进行了无保留的支持,《易传》是这样说的,“顺乎天而应乎人。”
  但是,随着战国时代的开始,随着黄老之学和申商之学的不断发展,随着专制主义思潮和实践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人对汤武革命的正义性提出了怀疑。
  齐宣王曾问过孟子,他说:“汤武以臣弑君,这样做可以吗?”孟子的回答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是很有名的,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虽然有孟子的义正词严,但是认为汤武弑君的观点仍然非常流行,以至于战国时代另一位伟大的儒学宗师荀子专门著书阐释这个问题。荀子论辩说:“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民之父母也;桀纣者,民之怨贼也。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君,而以汤武为弑,则是诛民之父母,而师民之怨贼也,不祥莫大焉。”荀子以实举名,认为受到天下人支持的才是真正的君,桀纣有君之名而无君之实,不能算作君。所以荀子旗帜鲜明地提出:“桀纣无天下,汤武不弑君”的观点。
  从这些思想演进的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对革命的态度并不保守,他们对专制主义思想持基本的批评态度,而鼓起和支持专制主义思潮的正是黄老刑名和申商之学。可是现在一些人却认为儒家是专制主义的,而法家是主张法治的,甚至对法家大唱赞歌,却不知道现代法治思想与战国秦汉时代法家所说的法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是完全对立的。
  古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实举名,还是以名举实是非常重要的大问题。听到法家的一个“法”字,就将其同现代法治思想联系起来,是典型的以名举实,这样做只会使人们离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远。
关键词: 汤武革命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