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岗渎遗址
孙吴所处的江南,社会经济起步较晚,在三国时还是人口稀薄之地。
孙权登位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古代中国相当重视农业,三国时期的东吴农业发展水平到底如何?
东吴农业
孙权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汉建安七年至建安八年间,孙权开始推行屯田。孙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服役。226年(黄武五年),孙权还采纳
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在今浙江境内开辟有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区;在湖滩大规模开垦土地,建立了毗陵、湖熟、溧阳、江乘、于湖、赭圻等屯田区;用南迁人口建造了金宝圩;在长江中游建立了浔阳、阳新、武昌、陆口、江陵、长沙沤口等10余处屯田区。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孙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东吴水利工程
吴大帝孙权时期,疏凿长广溪;在句容修筑赤山塘水利;在建业附近凿娄湖灌溉农田;在乌程建有皋塘、孙塘等水利工程。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
吴景帝
孙休时期,从吴兴城北到长兴修筑太湖长堤几十里,防止湖水泛滥淹没农田。在江北的皖城凿石通水,灌溉稻田。在长江中游地区,引长江支流富水、巴水、澧水支流涔水灌溉农田。
破岗渎,孙吴迁都建业时,为避长江风涛之险,加强首都与主要经济区太湖流域的联系,于245年(赤乌八年)发屯田将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以通吴会舰船,号破岗渎。这条运河起自句容小其,横越高阜,东通云阳西城,与原丹徒水道衔接;西连淮水,直抵建业城下,沿途修建十四埭用以蓄水。
丹徒水道,今江苏镇江至丹阳间的运河。秦朝始凿,初无闸坝设施,地势高仰,河水易于走泄,航行不便。孙吴末年修治丹徒至云阳水道,因杜野和小辛间“皆斩绝陵袭,功力艰辛”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