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后 为何都要“告老还乡”
彼岸花开 2019-02-18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官员们退休时提到一个词,那就是“告老还乡”,不禁让人引发疑问:古代官员退休时,为什么都不留在当地养老,而是必须告老还乡?
大家知道,自科举制度成立后,许多官员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英才,古时候人们通过考试一举成名,就能够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一般当上了官的人,都会一辈子从事其职,那个时候的人不是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退休了,而是要一直干,直到做不动了才能申请告老还乡。
现代人们的交通便捷,通讯便利,衣食住行都有了极大的方便,一般从政的人如果是在某地任职定居,就可以一直留在当地,但是退休后的选择是跟随自己的意愿,只要在其他地方有住所,便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古时候人们考取功名后若是被提至京城任职,皇帝会赏赐给他气派的府邸,加上官员的福利薪资,他们携家带口生活在京城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一切都是皇帝给他这个职位赏赐的,当他辞职的时候,一切还是要上交给皇家的。告老还乡却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被迫之举。
首先,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古人,非常重视家族的重要性,人们的落叶归根意识也是比较强烈的。树高千丈也要落叶归根,于是到了干不动的时候,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回归自己的家乡,并且有时候,有些意外身亡的官员,朝廷都会派人将其遗体或者代表其人的骨灰安葬到自己的老家地区,并且要安置于祖坟之处。
其次,退休的官员毕竟是当地一个优秀的例子,他们当初努力学习考取功名获得利禄,改变了身份,在京得以遇到大场面,长长见识,等到退休之后,让他们回到家乡其实是为了实现一些必要的的作用。比如“乡村贤达”的作用,地方仍旧需要一些政务辅佐人员,他们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合适人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在当地梳理一个好的榜样,激励下一代人努力。
最后就是当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家中都是还有农耕财产的,他们在城里辞官后,虽然还有俸禄,但是毕竟商业不发达,还是依靠农耕自给自足更为便于人们的生活,并且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他们家族的财产,所以这些人最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地。
关键词: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