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清朝历史 > 捻军名称由来 捻军活动范围

捻军名称由来 捻军活动范围

非我族类 2017-08-30
\

捻军
  捻军的名称由来一直是史学界的一个研究焦点。实际上,“捻”字其实是淮北方言,而捻军则起源于“捻子”,这和捻军早期的活动范围不谋而合,所以,这种说法还是比较有根据的。
  名称由来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捻军起源于“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带有游民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油捻纸用来作法,于节日时聚众表演,为人驱除疾病、灾难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购买油捻纸。后来,也有恐吓取财、勒索而实与盗贼无异的现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而清朝官方称之为捻匪。
  活动范围
  捻军(1853年-1868年)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北、苏、鲁、豫三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
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五年,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此后为后期捻军。
  捻军兴起后,首领为沃王张洛行(张乐行)(张宗禹叔)、奏王苗沛霖、孙葵心等。至捻军时代首领为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卫王李蕴泰等人,与太平军互有联络,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