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清朝历史 > 捻军分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捻军的缺点如何导致起义失败

捻军分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捻军的缺点如何导致起义失败

非我族类 2017-08-16
\

捻军
  捻军起义初期,张乐行被推举为盟主,河南杞县一战,张乐行战败身亡,。之后,由于内部不团结,捻军便被分为了两股,捻军的力量也被削弱。捻军作战有很多优势,但缺点也不少,而正是这些缺点导致了捻军起义的失败。
  捻军为何分股
  张乐行死后,捻军分为东西两股:西股为梁王张宗禹,东股为鲁王任化邦(即任柱),赖文光跟了任化邦。张任两军之所以分开,原因很简单,两个人合不来。分军后没有统一的战线和共同的目标,起点定的比较低,仍然以抢掠生活资料为主,西股捻军往陕西进军,东股捻军听说山东富裕,于是往山东进军。最初他们的想法是互为犄角,相互策应,岂不知他们忽略了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团结才是力量,万一清军把他们隔起来,分而歼之怎么办?最后,清军还真是这么做了。

  两股捻军专以分合飘忽制胜。倏而分成数十股,使清军彼此不能分顾;倏而合成数万众,使清军仓猝不及支持;倏而一日之间遁窜数百里外,使官军跟寻无踪;倏而来回打圈盘旋百十里中,使官军怀疑莫测。清军追剿,往往成年累月不得一遇,僧格林沁就是这么疲于奔命的追击而误入捻军伏击圈把命留在了菏泽。这就是捻军发展骑兵的强大优势的成果,这玩意儿比步兵快多了,而且后期的捻军已经配备了洋枪,战斗力已经相当强了。
  当初张乐行组织捻军时家里有田产数百亩,族人众多,起事靠宗族(家里有钱,族人众多),这就是《后汉书》中所谓的汉时“宗贼”(以王莽为代表),现在是流动性非常强烈,即便是占领了一座城市或者乡镇(曾经占领过五十多座城池),也会迅速撤出,不做长期占领,没有根据地这一种说法,忽然变为明朝的李闯流寇一样。从大量的史料来看,捻军的确是以攻击村庄为主要目标。那位说,他们为什么不去占领城市呢?从太平军的失败来看,如果占领一座城市,需要长期坚守,当时中国内外环境已经非常恶劣,清王朝已经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他们有着强大的物力财力兵力支持,一旦城市被包围,那就会出现硬碰硬的局面,会出现非常大的主力损失,所以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这就成了没有后方根据地的流窜,这种战略方针,注定以失败收场。
  捻军的缺点
  捻军有快速机动的优势,但更有致命的缺点,由于没有根据地,一旦出动,那么老婆孩子都要带上,同时没有后方,自然给养跟不上,军饷、粮食都靠就近取,取,说白了就是直接要,要不就抢。清政府对付这种办法很简单,一律规定坚壁清野,让老百姓几个村庄联合起来修建圩子墙,捻军一来,立马躲进圩子。不用官府宣传,我一农民种地给地主交了租子后剩下点粮食也不容易,捻军间或杀人抢粮,跟老百姓要老百姓坚决不干。由此看来,捻军无法去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注定孤单。
  参加捻党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变兵、船夫、渔夫、饥民、灾民、衙役、捕头,盗贼、小偷、矿工手工业者、农民、知识分子,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再加上最高领导者多系文化水平低的人,定不出什么很高的纲领,训练不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军(时常队伍里还出一些把上峰卖了的叛徒),不能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所以他们不是一直潜力股,注定最后要在三板市场上看到。他们辎重家属,拖累太重;露宿时还夜不扎营(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是怎么挺过来);太易于溃败了;飘忽不定但有些过头,没有联通移动小灵通的时代,分合无常,呼应不灵,这边被消灭了,那边还不知道呢;捻军长于打野战,不善于搞攻坚战,比如捻军来到潍县城边上,一看城坚河深,戒备森严,立马拨转马头,不攻了,走人;而且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在平原上作战可以,但是在山区里作战那就完活了。他们应该发展多个兵种,配备多种武器,采取多种战略打法。
  有着种种缺点的捻军被清军看的明明白白,所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采用的是“扼地兜剿,聚兵河防”的路线,在你路过的必经之地(比如过河的渡口)防御,分几路兵马四周围起,将包围圈越缩越小的方法让捻军失去战斗能力。
关键词: 捻军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