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CC系和力行社的斗争 蒋介石政权的三大支撑组织

CC系和力行社的斗争 蒋介石政权的三大支撑组织

非我族类 2018-02-05
\

 
  20世纪30年代,存在于国民党内部的主要是两个并行的组织,即CC系和力行社,当时的国民党党争就体现在这两个党派的权力之争,直到1938年这两大组织被取消之后,国民党内部的党派争夺就以党团对立的形式延续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在蒋介石的政权体系中,除了CC系和力行社,还有一个政学系,这三个功能不同的组织同时也是蒋介石政权的三大支撑组织。
  CC系和力行社的斗争
  CC系和力行社的组织体制的相似性,显示蒋介石在主导这两个组织创立的过程中,深受了当时德意法西斯组织体制的影响。如两个组织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和吸收成员的逐级递升制,即与当时意大利法西斯党的组织体制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蒋不是把国民党直接法西斯化,也不是废弃国民党另组一个新法西斯党,而是在国民党旧躯壳内成立两个双轨并进的法西斯组织。
  力行社和“青白团”的成立,本是蒋介石为了克服30年代初内外交困的危局及其个人权威危机所采取的肆应措施,然而这种党内双轨竞进体制的建立,给国民党自身造成了莫大的困扰。在此之前,CC系和黄埔系之间虽有权力之争,但未形成全面的有组织性的对垒。自两大派系建立各自正式的组织系统后,相互间的冲突和对峙明显升级并向纵深发展。两派各自凭藉其复杂的层级组织网络向地方社会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两派之间的恶性倾轧在地方政局上投下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战前国民党众多派系中,力行社和CC系是最具组织能量和群众基础的两大派系,而相互之间的倾轧也是国民党派系斗争中相持最久,相争最烈的一对。1938年,当两个组织同时被宣布取消后,其派系对峙的传统,又以党团对立的形式延续下去,直至国民党在大陆最后溃败。
  蒋介石政权的三大支撑组织
  蒋介石论者有谓CC系、力行社和政学系这三个功能不同的拥蒋派系成功地充当了蒋介石政权的“支撑结构”和力量的基石,是蒋介石成功的关键,并认为汪精卫胡汉民的失败就在于没有一个比较有力的派系组织支撑。就蒋介石个人而言,其党内地位的提升和实力的强化,确在相当程度上得助于这样一种派系“支撑结构”。自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虽日渐上升并居于优势,但其最高法理权威的最终确立,则以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被推选为国民党总裁为标志。在这一过程中,三个拥蒋派系,特别是力行社和CC系对蒋个人权势的巩固和提升,起到了相当的推助作用。然而,这三大派系之间的恶性倾轧和竞争,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一种持续强韧的内耗和自毁机制,对国民党整个组织生命的衰竭产生了极大影响。以此而言,这三大功能不同的拥蒋派系既是支撑蒋介石成功的重要基石,亦是导致国民党最终溃败的恶性肿瘤。
  30年代CC系和力行社的组织,是一种富有相当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准政党组织。两大派系各有一套独立于国民党党机器之外的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基层社会的组织系统,其组织运作亦类似于政党的运作方式。笔者称此为“派系党化”。另一方面,30年代国民党党机器由北伐前后指导全国政治军事的核心权力组织,逐渐蜕化为一个由特定的政治派别所独掌和垄断的带有浓厚“私性”色彩的权力工具。笔者称此为“党的派系化”。CC系原本寄附于国民党各级党部组织之中,“青白团”和“忠实党员同盟会”的成立,使CC系势力进一步组织化、系统化和“合法化”,在国民党原有组织躯壳内形成一个更具组织能量的核心组织,从而形成“党的派系化”与“派系党化”交相并存的格局。
  1938年后,有形组织的CC系虽已不存,无形组织的CC系势力则一直延续到1949年国民党失败退出大陆。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