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近代历史 > 叶挺独立团有哪些名将 叶挺独立团的革命英豪

叶挺独立团有哪些名将 叶挺独立团的革命英豪

非我族类 2018-01-22
\

 
  叶挺独立团是中共建军早期的一个里程碑,这支中共第一次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中国革命,特别是大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挺独立团中有非常多的名将,从这支军队中走出的革命英豪数不胜数,本文就为读者盘点一下这支军队中的名将。
  1925年11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组建了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三十四团,由叶挺任团长。1926年1月,三十四团改称独立团。该团骨干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黄埔军校、川军及省港罢工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他们的任免、调动均由中共中央直接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同年12月23日,武汉国民政府将独立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至此,独立团历史宣告结束。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独立团曾积极支援广东新会农民运动,开展剿匪斗争。作为北伐先锋,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著名战役中,所向披靡,取得了辉煌战绩。同时,这支部队也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1896年生于广东归善(今惠州市惠阳区)。1924年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苏联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率部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指挥所部平定了夏斗寅叛乱。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战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领导创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扣押。1946年3月获释,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在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
  卢德铭,又名卢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县狮子湾(今属自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组织科科员,叶挺独立团第二营四连连长。在攻打武昌时,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被提升为第一营营长。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1927年9月率部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受挫后,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向湘赣边界山区进军的主张,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9月25日在江西萍乡县芦溪掩护部队撤退时,中弹牺牲。
  刘光烈,又名刘佩隆。1901年生于湖北黄陂。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五连连长,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大队大队长,国民政府兵站总监部第七分站站长。1927年相继参加了南昌起义、黄麻起义,任黄冈县农民自卫军参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副总指挥。12月5日在黄安(今红安)突围战斗中牺牲。
  符节,原名符戴徐,字宝初。1899年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运输队队长、特别大队第三队队长。在攻打武昌时身负重伤。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任琼崖工农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参与领导琼崖红军游击战。1928年5月在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战斗中不幸被捕。7月4日在澄迈县金江镇被杀害。
  吴光浩,原名吴光晧,化名陈新。1906年生,湖北黄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连长。“八七”会议后,相继组织领导了鄂南起义、黄麻起义,任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军司令,在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红十一军军长兼第三十一师师长,开创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29年5月初,奉命到商南开展工作,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敌袭击牺牲。
  刘治志,又名刘智志、刘之志、刘之至。1901年生于湖北黄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三连排长、连长。独立团改编后,任汉川县公安局局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三营营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参谋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师参谋长及第十师三十团团长、第二十九团参谋长,红五军参谋长,参加了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围剿”作战。1929年7月中旬,在率部攻打安福县城的寅波桥战斗中牺牲。
  贺声洋,原名贺家振,又名贺沉洋,字靖亚。1905年生于湖南临澧县官渡桥(今属石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团连长,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兼中共第二营党小组组长,国民革命军左翼指挥部宣传队副队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军代理参谋长。南下作战失败后,被党组织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先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学生总队总队长,闽西新编红十二军代理军长,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春,被以“阶级异己分子”嫌疑开除党籍。随后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刚,1905年生于江西瑞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随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大革命失败后,组织领导了瑞昌农民起义,任赣西北红军游击队队长,红八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行动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建了赣西北游击根据地和蕲(春)黄(梅)广(济)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任红十五军第三团团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政委、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两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在河南光山县白雀园(今属新县)被错杀。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许继慎,原名许绍周,字谨生。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连党代表、连长,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在攻打贺胜桥时,身负重伤。独立团改编后,相继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从事统战工作。1930年被中共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军长兼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十二师师长,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皖西分会主席,率部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
  孙一中,原名孙以悰,又名孙德清。1900年生于安徽寿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连长,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在攻打武昌时,带领全营官兵奋勇作战,身负重伤。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一营营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部队南下作战时再次身负重伤。伤愈后,任国民党寿县学兵团团长、中共特别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后,被中共中央派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相继任红六军军长兼前敌委员会委员,红二军团参谋长兼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校长,红二军军长,红三军(红二军团改编)参谋长兼第七师师长,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创建、巩固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5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湖北监利县瞿家湾(今属洪湖)。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陆更夫,原名陆承楠,化名张清泉。1906年生于四川叙永。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第一营二连连长。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随后率余部撤至花县,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团党代表。不久赴苏联留学。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巡视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又称两广省委书记)。1933年5月在上海杨树浦被捕。7月15日于广州英勇就义。
  张应南,1900年生,湖北沔阳县汊河寨(今属洪湖)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排长、连长等职。大革命失败后,被党组织派到新堤保卫团任参谋长,积极开展兵运工作。1930年率部起义。先后任湘鄂西红六军独立团团长,红二军参谋处长,红三军第八师、第九师参谋长,参加了巩固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湖北监利县瞿家湾。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董朗,原名董嘉智,又名董仲明。1894年生,四川简阳董家河村(今属成都市龙泉驿区)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叶挺独立团参谋兼中共党支部组织干事。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团一营营长、团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后,任东江地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四团团长、师长,中共东江特委军委委员,推动了海陆丰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929年转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参谋长,江左军总指挥,教导一师参谋长,红三军独立团参谋长。参加了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1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湖北江陵。195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许卓,原名许崇乾。1905年生于广州。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北伐。广州起义时任工人赤卫队队长,后任南宁教导总队政治教官。参加了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书记,并参加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作战局局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3月13日,在福建武平县帽村区检查工作时,与敌遭遇,不幸牺牲。
  胡筠,女,原名胡昀,字敛容,化名李芙蓉。1898年生于湖南平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先后任中共平江县委书记,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工农革命军总指挥,红五军第一纵队党代表,中共赣北特委副书记兼赣北红军独立团团长,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委兼妇女部部长,红八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平江起义和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任湘鄂赣省互济会副主任兼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女生团政委。1933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停职审查。1934年4月,在随中共湘鄂赣省党政机关由江西万载县小源向平江转移途中被错杀。1950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彭干臣,又名彭耐寒,化名干成、黄春山、何樾等。1899年生于安徽英山(今属湖北)。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北伐战争开始后,奉命回国参战,任叶挺独立团作战参谋。在攻打武昌时,组织“敢死队”攻城,身负重伤。独立团改编后,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代理司令。1927年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并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兼卫戍司令。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满洲省委、顺直省委军委书记,积极从事党的军事工作。1932年被派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先后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教育长、校长,闽浙赣军区新十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反“围剿”作战。1933年因“肃反”扩大化被关押。1934年11月获释后,协助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浙皖赣边。1935年1月中旬,在江西上饶、德兴间怀玉山地区战斗中牺牲。
  李天柱,字振湘,号挽天。1899年生于湖南耒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随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在汀泗桥战斗中身上六处负伤。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武汉工人纠察队大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连长,相继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营长,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军“会剿”的战斗。后任红六军第二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纵队长,湘东南独立师(后改湘赣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湘赣军区副总指挥,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秋被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团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团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主力长征后,任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委员,坚持赣南游击战。1935年6月在江西寻乌县突围战斗中牺牲。
  杨林,原名金勋,化名杨州平、杨宁、毕士梯。1898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学生队第四队队长,叶挺独立团第三营营长,黄埔军校第五期中校技术主任教官。1927年到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东满特委军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负责组建工农抗日武装,为后来南满抗日联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2年奉调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劳动与战争委员会参谋长,红二十三军军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一军团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动员武装部参谋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任军委干部团参谋长,红军大学特科团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1936年2月23日率部东征时,在山西石楼县贺家凹抢渡黄河的战斗中牺牲。
  毛挺芳,原名毛德生,又名毛定芳。1905年生于湖北襄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排长、特别大队第三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调到中央军委工作。1930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央军委参谋局副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要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大学政治教员。1936年8月,在西康省炉霍县(今属四川)过草地时病逝。
  
  叶辅平,又名叶全,叶挺胞弟。1902年生于广东归善。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组建叶挺独立团并任军需主任。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军需处主任。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军需处处长。后根据党的指示,到香港开展统战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需处处长,积极组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进行抗日募捐。1940年,在押送军用物资由越南返回皖南新四军军部时,在广西南宁八塘因车祸不幸遇难。
  周子昆,原名周维宽,字仲和。1901年生于广西桂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四连排长、连长。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大队大队长、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二营营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营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营长,参加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后,任红六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红三军参谋长、军长,红五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福建军区总指挥,独立第二十二师师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任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教导总队总队长、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于3月13日被叛徒杀害。
  韦一平,原名韦家惠,又名韦瑞珍。壮族。1906年生于广西天河县(今并入罗城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连长。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参加了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百色起义。1931年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湘赣省红军学校教导员,湘赣省军区动员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萍(乡)安(福)宜(春)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在武功山区坚持游击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吉安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新四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任,中共苏北特委书记、苏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泰兴中心县委书记,中共苏中第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教导一旅政委,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兼中共浙西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为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10月15日,北渡长江时,因渡船沉没,在江苏泰兴县天星桥不幸遇难。195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林彪,原名林育蓉。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5年经恽代英、萧楚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排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一营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后,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中央党校副校长,指挥了平型关战役。抗战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衡宝、广东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文革”中妄图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
  周士第,曾用名周士悌、周力行、周平。1900年生于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新昌。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团参谋长。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师长。南下作战失利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福建事变”爆发,代表福建人民政府与红军谈判。随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时,任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指挥科科长。到达陕北后,经罗贵波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师参谋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参与创建和巩固晋西北、冀中、晋绥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太原前线总指挥部副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了晋中、太原、扶眉、进军西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在北京病逝。
  聂鹤亭,1905年生于安徽阜阳聂老村彭庄(今属阜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六连排长。1927年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任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师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甘肃野战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大队长,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军委参谋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参与组织晋察冀边区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辽北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195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
  韩伟,原名韩勋琴。1906年生于湖北黄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叶挺独立团当战士,后转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1927年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二连副连长,红四军第三纵队教导大队中队长,红二十一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福建军区独立第八师师长、军区参谋长,红十九军第五十七师师长,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第一○○团团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军事教育主任,第二军分区四团团长,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警备旅副旅长,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司令员,参加了巩固冀中和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军长,参加了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
  彭明治,原名彭课农,又名彭明径。1905年生于湖南常宁。1924年入黄埔军校军士教导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四连排长。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二连代理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在随军转战途中与部队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红军,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第七师教导队队长、第十九团及第二十团副团长,第九师二十六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教导一旅旅长,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领导开辟了苏鲁边抗日根据地。后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为巩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副司令员,北平警备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四保临江、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国驻波兰大使,河北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10日在北京病逝。
  王云霖,1910年生于湖南衡阳。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叶挺独立团任医务上士,参加了北伐和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红四军后方医院外科主任、院长,第三后方医院第三所所长、院长,第三野战预备医院院长,红一方面军第二兵站医院院长,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医院院长及卫校大队长,第一兵站医院院长,八路军野战医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总卫生部部长,模范医院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卫生部部长,教导旅医院院长,纵队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石家庄市卫生局局长,华北补训兵团卫生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月16日在保定逝世。
  袁也烈,原名袁炎烈,字树成,化名袁振武、王国栋。1899年生于湖南武冈县袁家垅(今属洞口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桂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六连连长、副营长。在北伐战争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三营营长、团参谋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后任中共武冈特委兵运委员,红八军第一纵队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红七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团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武装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解放军第七师师长,渤海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兼国务院水产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8月8日在北京病逝。
  四
  吴奚如,原名吴席儒。1906年生于湖北京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侦察参谋,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军委委员兼秘书。1932年后,任“左联”大众工作委员会主席,张学良抗日同志会机关报《文化周刊》主编,以文学活动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副主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主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江北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市总工会主席,松江省总工会主席,东北总工会生产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校长,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常委。1985年2月27日在武汉逝世。
  黄序周,又名黄英。1904年生于湖北黄冈。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叶挺独立团参谋。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参谋、第七十一团三营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副官处长、第二师五旅参谋长、第五师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鄂东纵队司令员,济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湖北省水产厅厅长、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政协常委。1984年4月29日在武汉逝世。
  欧阳钦,号惟亮,曾用名杨清、杨文渊。1900年生于湖南宁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从苏联回国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组织科科长、秘书。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陕甘工委主席,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秘书长,中共旅大地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8年5月15日在北京病逝。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0年第3期,作者:卢庆洪 刘晓鸣,原题:《从叶挺独立团走出的革命英豪》
关键词: 叶挺独立团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