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非我族类 2018-01-0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
国民党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使其担负起领导民众,实现三民主义的责任,曾多次进行整顿。由兴中会到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直至中国国民党,几经易名,然而,起色并不大。在国民党上层中,一部分人已为帝国主义所收买,成了新的军阀官僚,直接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一些昏庸老朽的党员,主张与北洋军阀妥协,也反对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还有一些人,早已迷恋上海十里洋场,贪图享受去了。这时的国民党,除了廖仲恺、何香凝、宋庆龄等少数党员仍坚持革命立场,追随孙中山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之外,已是纪律松懈,没有战斗力了。
在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国民党改组后得到了壮大和发展,各省普遍建立起党部。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一大时,仅有北京、上海、汉口等几个执行部,而到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的时候,就成立了十二个省党部和四个特别市党部。根据1926年5月国民党全会所发表的材料,“党员数目为三十一万六千人,而按党组织部的精确统计,只有二十五万人。如果不算七万国民党的士兵党员,那么左翼和共产主义派就有十五万人,而中间派、右翼和极右翼总共不超过三万人”。在南方,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十五个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七个部长中,有四个共产党员。在北方,国民党原来没有什么组织,仅有少数党员。李大钊受孙中山委派,在北方进行国民党党务改组工作后,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陆续建立起国民党北京市、天津市和直隶省三个党部,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后来又成立了北京执行部以及国民党的政治委员会北方分会。可以说在北方的几乎所有的国民党组织都是由共产党人着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在国外,旅法学生中的国民党组织是在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等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及广大工农群众加入了国民党,使国民党增添了新鲜血液,成为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实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得到了发展。
国共合作前,中国共产党是个处于秘密状态的小党,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时,全国只有四百二十名党员。国共合作后,大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这就给我党造成“公开组织无产阶级的可能,并给自己开辟一条到农民中间去的道路”。共产党人以参加国民党的合法身份,在工人、农民中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国共合作后,不仅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而且扩大了党的队伍。到1925年1月党的四大时,党员发展到九百九十四人,1927年4月党的五大时,党员已达到五万七千九百多人。
国共合作后,许多共产党员以双重身份走上了国民革命的第一线,成为中央和各地的领导人,这就大大开拓了政治视野和活动范围,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迅速扩大了革命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国共合作后,建立了革命武装,发展了工农运动,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而举行北伐,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迅速得到了发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国民党方面,合作前,国民党的组织“止限于南方,尤限于广东”,只在广东、上海、四川、山东等少数地区存在;合作后,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国民党不仅健全了其中央机构,而且建立了省、市、区和分区的完备的组织体系。到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时,国民党的党员人数从原来的10万人左右发展达30多万人,同年9月发展到54.46万人,有正式党部12处,特别市党部4处,临时省党部9处。改组后的国民党,其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实际上已经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战斗力大大加强。孙中山曾感叹说:改组后国民党一年多所做的工作,可以抵以前10倍时间所为。共产党方面,中共“三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两年,还处在幼年时期,无论在党员数量上或是政治影响力上都很有限。国共合作后,共产党人得以合法地在工农群众中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从而使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深入人心。中共在帮助国民党改造和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中共组织在“二大”时只有195人,“三大”时432人,规模小,活动面也不广。国共合作建立后,许多人都走上了国民革命的第一线,成为中央或各地的领导人,这就为党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途径。1925年“四大”召开时,全党人数增至990多人,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增至57900余人。共产党迅速从秘密状态的小党发展成为一个在各地比较有影响的大党。
最为重要的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是工农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1924年7月,在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国民政府的配合下,广州沙面租界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并取得胜利。此外,国民党中央决定自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阮啸仙、毛泽东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二是在共产国际、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支有革命思想指导的武装力量。三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4年秋,在中共中央和广东党组织坚决支持下,孙中山平息了广东商团叛乱。1925年2月、10月,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陈炯明,国共两党并肩作战,并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援,迅速取得胜利。东征军在共产党和工农群众配合下又回师平定了驻粤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和桂军总司令刘震寰的叛乱。中共广东区委还发动工农群众,支持政府南讨邓本殷,1926年初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四是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发动了北伐战争。1926年7月北伐开始后,由于主要由共产党主持的各级政治工作与主要由国民党负责的军事工作的密切配合,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对国共两党,乃至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作为革命根据地和策源地的广东,两次东征所经过的包括汕头在内的粤东地区,为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共第一次合作,不仅两党兴旺发达,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前进,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话不幸而言中,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了三大政策,致使合作破裂,两党内战爆发,国家经济衰退,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大规模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境地。特别是1949年后海峡两岸的分离局面致使国家民族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遭受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