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整编内容和意义 黎平整编后的红军战斗序列
非我族类 2017-12-06
1934年12月至1935年1月,中央红军避开在强敌布阵的湘西而挥戈入黔,西进转战黔东,进抵黔北,召开遵义会议。一般认为,这是正确执行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决定所致。这对于中央红军在贵州境内的顺利转战,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若把红军入黔后的攻城拨寨、穿州过府全都归功于此,却不是历史的全貌。它与黎平整编提高了中央红军战斗力,是密不可分的。
有人认为整编是黎平会议的决定,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当然,黎平会议或许也曾讨论过整编事宜,且不排除强调执行12月13日的两个整编电令,毕竟提高部队战斗力、争生存求发展乃头等大事。但是,历史研究终究不是文艺创作。综合考证史料及专家研究成果,黎平整编内容主要有以下十四个方面。
一、组建军委纵队。决定取消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将其与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合编为一个纵队,从1934年12月15日起以“军委纵队”名义直接指挥各部。军委纵队下辖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辖军委总司令部五局及其直属部队(缺炮兵营)、总政治部没委会、中局队、中央队、国家保卫局及一医务所。第二梯队辖总卫生部及一个医院(五个所)。第三梯队辖总供给部及通信队。”
二、大多党政群干部担任军职。黎平整编中取消了军委第二纵队,党政工青妇等机关的干部职工大多数编到军委或各军团中担任具体实职,少部分编余干部则暂时编入干部团等待分配工作(后也陆续分配到各部中担任军职)。长征中,名义上的职位并不等于实际上的权力。当时,许多人的原有党政工青妇机关领导职务虽仍然担任,但徒有虚名,因为几乎已不具备履职的客观条件。因一切以军事转移为重,有军职才不等于赋闲。这既是人尽其用的表现,也表明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军事领导。
三、调整军委五个局的隶属关系。长征初期,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第二梯队下辖军委总司令部的五个局:第一局(作战局)、二局(情报局)、三局(通信联络局)原属第一纵队第一梯队,第四局(管理局)、五局(训练局)。黎平整编将五个局都编入军委纵队第一梯队,还规定三局直辖无线电台五部、四局管理一个医务所、五局兼管总兵站。
四、取消红军总兵站。军需物质和人员的前运后送,看似不如前线冲锋杀敌那么显眼和重要,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武器如何更新,战略战术如何发展,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却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它道出了军需物质筹措和搬运的重要性。黎平整编规定:第一,取消总兵站,其工作并入军委纵队第一梯队第五局运输科。第二,开始取消各军团兵站医院,医生和看护员并入军委医务所或军团的医院、卫生队、卫生所等。第三,总供给部仅保留一支约200人的运输队归军委纵队第一梯队第四局指挥,其余运输员则补充给各军团。
五、撤销军委教导师。9月在瑞金成立的军委教导师,是一支鲜为人知的部队。师长张经武,政委何长工,政治保卫局驻师特派员裴周玉,参谋长孙毅,政治部主任李熙(一说陈漫远)等。全师辖第1、第3、第5教导团,共5000余人。
黎平整编,军委教导师撤销后,张经武编入军委干部团待分,何长工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干部休养连连长,孙毅任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李熙到总政治部组织部工作,裴周玉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检查科科长,陈奇涵任红五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毕士梯任军委干部团参谋长,陈仁麒任军委干部团教员。
六、成立“总卫生部第二休养连” 。为应对艰难的长征,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怎样照顾好老同志?是否出于安全和卫勤考虑而将女红军集中起来?如何整合分散的卫生力量以满足医护需要?有鉴于此,军委遂决定成立四合一的“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1934年12月中旬,干部休养连便在黎平整编中成立了。连内设有医务室、警卫排、担架排、运输排等。“休养”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入连的人既无暇“休”,也没法“养”。
七、将干部团、保卫团编成军委纵队直辖部队。黎平整编后,干部团、政卫团与中央机关和首长同行。如军委于1934年12月28日电令:“军委纵队分两路前进至金坑、罗朗之线,野战司令部随一梯队、干部团进至罗朗、带翁甫地域,二、三梯队及政卫团则进至金坑地域。”
八、撤销红八军团。12月13日,军委决定撤销红八军团番号,把第23师拆成5个营补充到红三、红五军团;电话队留给红五军团;电台上交军委总司令部第三局。12月15日,红五、红八两个军团紧急改道在湖南通道播阳会合;16日,在贵州省黎平洪州接到军委合编电令,开始进行动员和部分合编;19日,红八军团最后并入红五军团。
九、红五军团撤师直辖团。1934年12月13日,军委下令取消第13师师部,加上在湘江战役中覆亡的第34师,红五军团已无师级建制,军团司令部直辖第37、38、39团,约6000人。于是,红五军团部、红八军团部、第13师部共三个指挥机关合编为新的红五军团部。原第13师部人员及直属队分别编入第37、38、39团;每营皆有工兵排、机枪排。但有的著述认为,是扎西整编才撤销红五军团的师级建制。
十、军委纵队不设立没委。黎平整编合并军委两个纵队后,由总没委兼军委纵队没委,原工作由中央先遣工作团的征发没收科来负责。据没科科员罗通回忆,其“具体任务就是严格执行党的政策,没收土豪劣绅、买办的财产和罚没官僚商家的资本,以解决红军的给养。按总部规定,有10万元以上的大家伙归我们先遣工作团征没科处理。”
十一、缩编第15大队。1934年10月中旬,财政部、国家银行编为军委第二野战纵队第四梯队第15大队长征,负责资财保护、粮款筹集、物质供给。为保密起见,纵队的每个行军单位都用数字编号或使用隐名(如红军大学等4校隐名为干部团)。第15大队到湖南潇水附近即奉命轻装,把部分铸币机器和材料毁弃。黎平整编后,第15大队再行压缩,家当减至二十几担金银珠宝和三十几担苏币;国家银行独立编队行军驻扎。
十二、加强卫生医疗工作。居于幕后的红军公共卫生和对伤病员的抢救、后送、安置等,看似不如前线冲锋陷阵那么显眼,但却十分重要。红军长征中的卫生医疗工作,含注重公共卫生、进行战伤救护、安置重伤病员、全心为民服务、加强人才教育、组建干部休养连、参与队尾收容等。红军卫生医疗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活,它是和革命任务、军事需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区别于旧式军队卫生医疗工作的根本特点。黎平整编使红军卫生工作的被动局面有所改善,伤病员的治愈归队率提高。常出现前面的部队一过,后边部队一上来就可收容一些治愈要求归队的伤病员。
十三、最终撤并红九军团第22师。1933年10月2日,军委下令组建红九军团;10月28日,第3师、独立第14师和独立第1、第4团等组成红九军团。1934年10月8日,军委将红军独立第22师划归红九军团建制。1934年11月17日,军委下令撤销红九军团第22师。第三道封锁线受到一部分损失的红二十二师,分别拨给一、三、九各军团。该师的六十五团1000余人及师部一部分归属我军团,六十四团归一军团,六十六团归三军团。”据《丹辉自传》载:“8月,调红二十二师电台任报务主任、支书并代该队政治工作。至10月17日渡于都河开始长征进抵湖南宜临时,因该师减员甚多,我们则被编在一军团做流动台。”
遵义会议决议强调指出:“红军的编制,一定要适合现时国内战争的环境。主力还未充实就去建立许多新的师团单位是不对的。应该于充实主力之后,再去建立新单位。拿全无教育训练又无战斗经验的新兵师团去单独作战是不对的,应该使新兵师团中有老兵骨干,并尽可能在初期使他们在老的兵团指挥之下,训练出战斗经验来。”有人认为,不应让补入大量新兵的第21师、22师参加长征;再说,也应“以老带新”,不该将新兵集中编制。因为长征前一个月内补充的1.7万余名新兵,既未经过深入的思想教育,又没有经过必需的军事训练,更没有应有的武器装备。这些由准战斗人员组成的部队,非但不能作战,反而需要主力部队来掩护他们。结果,红八、红九军团出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若这些新兵留在中央苏区作战、活动,补入各独立师、团,多数应该能坚持游击战争。
因烽火连天,改编未能如期完成。在黎平整编时,红22师大部分才最终并入红3师,少部分编入红一、红五军团。
十四、缩编运输队伍。长征初期,军委组织骡马队、挑伕队,抬挑背扛机关、工厂的东西和领导人的行李。进入湖南后,军委决定:主要担运弹药、医药、现金(银元和金条)等;把运输部队所剩之人集中编成一个运输总队;分流运输员,只留下1600多名精干人员,选100人组成炊事班、收容队、救护队等;担子减至500副,每担40斤,且3个人轮挑一副担子,保证体力;有碍通行、影响速度的大件物品尽量毁弃。在黎平整编中,总供给部把弹药、银圆等发给各部分散携带;保留一支200人的运输队归军委第四局指挥,其余1000多人则补充到红五军团。从瑞金出发时近8000人的运输队伍,到贵州省黎平城时已不足3000人了。
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有5个军团12个师36个团,黎平整编后余4个军团7个师23个团;军委的纵队原有8个梯队,整编后辖3个梯队。组织序列为:军委纵队辖3个梯队、干部团、政治保卫团;红一军团辖第1师(含第1、2、3团)、第2师(含第4、5、6团)、第15师(含第43、44、45团);红三军团辖第4师(含第10、11、12团)、第5师(含第13、14、15团)、第6师(含第16、17团);红五军团辖第37、38、39团;红九军团辖第3师(含第7、8、9团)。
综上所述,黎平整编减少了指挥层次,提高了连队战斗力,精简了装备,增强了灵活性和战斗力,使部队更适应运动战。但由于遍地干戈,时局不靖,中央红军一路紧张的行军、战斗,黎平整编也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所以,猴场会议才又指出:“加强在连队中的政治工作,在充实战斗连的原则之下,应缩编我们的部队,军委纵队必须继续缩小,以适合于新的作战环境。”人民军队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精简整编,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进程,使之最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为整编后的军队编制、体制更趋于合理,增强了战斗力。重温历史上的黎平整编,无疑对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