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历史细节还原:周恩来为何怒而拍桌
1934年12月19日清晨,天还未发白,忙碌一夜未曾合眼的周恩来与博古一起带着警卫员范金标,提着马灯,急匆匆敲开了福音堂(德国传教士传教行医的教堂,位于红军总司令部驻扎的胡氏商铺隔壁)内共产国际驻中共军事顾问李德住处的房门。不一会儿,房内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一向以沉稳、干练、十分注意形象、有极高修养和大局观念的周恩来大发雷霆,盛怒之下猛拍桌子震熄了马灯。
这是周恩来与李德到中央苏区任共产国际驻中共军事顾问以来发生的第一次激烈争吵。原来,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中央“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长征以来特别是湘江战役失败以来,时刻思考着中国革命和数万红军的前途与命运。茫茫前去出路在何方?已成为困扰周恩来与其他中共高层领导人的主要问题。面对湘江战役后李德在军事指挥上一筹莫展、手足无措,博古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对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前途失去信心。实际上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协调工作和红军军事行动的指挥工作已全部压在周恩来肩上,他工作千头万绪,既要指挥应对频繁的战事,又要负责政治局的协调工作,日夜操劳,千钧重担系于一身。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会议作出的决议,使他在红军长征两个多月以来悬着的沉甸甸的心稍稍放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李德通报黎平会议决议时,遭到李德蛮横无理刁难指责而发生激烈争吵的一幕。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古城翘街胡氏商铺召开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博古(秦邦宪)、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陈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共10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长征以来特别是湘江战役以来,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一直是困扰中央政治局高层的主要问题。一路上,中央政治局领导层对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认识不一,分歧很大。一部分人顽固坚持原上报共产国际批准的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过时的原定进军计划,一部分人则坚决主张放弃原定计划,结合实际重新确定新的战略行动方针。围绕战略行动方针问题,中央和红军高层一路争论不休。在通道召开的中革军委负责人会议上,周恩来建议特邀毛泽东列席会议被采纳,毛泽东提出放弃原定进军计划,改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正确建议引起与会人员激烈争论,最终未被采纳。在此情况下,周恩来只好对进军计划作战术调整,由通道经黎平出锦屏、剑河,然后北渡清水江出湘西,原定计划并未改变。此刻的黎平会议上,对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争论尤为激烈。博古首先代表李德和他自己发言,他仍然坚持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前进的路线进入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他认为这是共产国际批准同意的,不能越雷池一步。他说:“红军进入贵州黎平以后,已经躲开了国民党军的追击,目前完全可以沿红六军团经过的旧路前进渡过清水江,然后向东转入湘西,再一直向北,那样才有可能遇到最小的抵抗,实现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会前,周恩来征求李德的意见,李德同博古的意见是一致的。凯丰(何克全)支持博古发言,坚持北出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并强调:“这是共产国际的意见,不得随意改变。”
毛泽东不顾 “左”倾教条主义者的反对,坚决不同意博古、凯丰等人意见,他审时度势,深刻分析目前红军的处境和敌我双方的态势,具体分析当时国民党军的军事力量部署、敌我双方力量和情况的变化,认为目前红军仍处在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变被动为主动,迅速摆脱眼前的困境,主张中央红军必须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贵州腹地黔北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历史面临关键时刻,千斤重担压在身为中共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委、中央红军此时的实际负责人和会议主持人周恩来的肩上。怎样才能使红军转危为安,成为整个党和红军决策层思考的重大问题。张闻天、朱德、王稼祥、陈云、刘少奇等在会上先后发言,一致赞成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坚决主张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他们同时还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致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绝大多数同志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此时的周恩来,神色异常严峻,目光如炬,不停地扫视着每一位与会者,深感使命和责任之重大。自湘江战役以来,周恩来实际上已经具体负责红军军事指挥和政治局的协调工作,他既是会议的主持者,又是十分关键的人物,他的态度和意见至关重要。他缓缓站起,神色凝重地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后庄重宣布:“会议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会议最后以表决的方式作出了关系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命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回到开篇的那一幕,面对李德的咆哮、无理指责和百般刁难,周恩来冷静下来,随着他平静的一声:“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自己的决定”和博古的一声附合“不要理他,随他去吧”,开创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决定自己重大问题的先例,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转折点。
黎平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黎平会议精神指引下,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