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中国的传统并没有被五四运动摧毁
非我族类 2017-11-02
五四运动经过这么长时间,还让人惦记着,本身就说明这个事件对后来的历史影响很大。每年“五四”还没到,相关的文章已经出来了,接连看了两篇,居然都是唱反调的,无论如何,都是好事,说明我们的意见多元化了。
只是,老调子固然乏味,反调也未必唱得圆通。刚看到一篇秋风先生的文章《政治改革没必要摧毁传统文化》,感觉莫名糊涂。文章从泰国的政治乱象和印度的大选谈起,好像是说印度的民主要比泰国成熟一点,“从泰国政治乱象到印度民主的正常运转,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宪政需要传统。”
外国的事我不明白,也不好说,秋风先生无非是以此当引子,重点是说,宪政需要传统,批判“五四”反传统,罪孽深重。深重到什么程度?大约是新文化运动毁灭文化,似乎也连带着毁了中国的宪政,连黄苗子和冯亦代所谓的“告密”,也要算在“五四”的账上。这样重的板子,“五四”的屁股真有点吃不消。
考察一个历史事件,必须回到事件发生的历史情景中去。上个世纪初,从袁世凯称帝到皖系军阀当政这段时间,中国文化的确死气沉沉。新教育办了多年,但是连西方的学科体系都没能建立,北大讲哲学,得从三坟五典开始讲,文学、史学、文学史彼此夹缠不清。不仅男女同校想都别想,连女生剪辫子,都会被学校开除。所谓的新学堂,除去添了些声光化电的课程之外,还是经学的天下。
“五四”前后,热情拥抱传统,提倡尊孔读经,奖励烈女殉夫的人,不是军阀就是政客,有些还是非常恶心的军阀政客。像狗肉将军张宗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多少枪和多少姨太太,但却热衷跟末代状元诗酒唱和,在治下学校推行尊孔读经,还大印十三经。跟袁世凯称帝联系在一起的,还是尊孔和祭天。严格来讲,传统在新文化运动没有兴起之前,已经被当政者捧杀了。这样的传统,反一反,有何不可?
就当时而言,新文化运动不仅在输入思想和学理方面,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而且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我们的学校,至少在人文方面,恐怕还是经学的天下。哲学史,讲到周公,学期就结束了,孔子还是大半个圣人,无法像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那样,变成一个思想家供学者剖析。中国高等教育的顶峰,也恰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不仅国立和私立大学名校迭出,就是教会大学,经过“五四”也逐步淡化了宗教色彩,步入世俗教育的轨道。中国文化在民国时的繁荣,无论学术还是文学艺术,也是“五四”之后出现的。当年的学术大师和文学巨子,甚至画家、名导演和演员,无论文化态度保守还是开放,都跟五四新文化运动脱不开干系。面对这些事实,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毁灭文化,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如果单从“五四”运动之后激进主义流向就否定“五四”,其实也没道理。很简单,“吃五四饭的”(蔡元培语)不仅有激进的左翼,还有激进的右翼,比如国家主义者,他们对传统往往情有独钟,还有自由主义的右翼,胡适、傅斯年、罗家伦这样的人,好像对中国后来的激进不该负责,而他们的学术研究,也走向了整理国故,即使反传统,也反得不彻底。而且,“五四”还有更多走中间道路的人,大批走教育和实业救国道路的人,看看他们的回忆,好像血管里也流淌着“五四”的血。
至于把所谓的告密,也算在“五四”头上,实在太冤。就算黄苗子和冯亦代两位老先生都告过密,但他们在旧中国都生活过很长一段,他们老师更是如此。如果说反传统就会告密,为什么他们在1949年之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更何况,我们民族的传统中,也有法家的一份,那一份里,其实就有告密这东西。反传统,如果反到传统的酷吏风范头上,反而不会告密。
其实,即便传统单算儒家一份,“五四”反过之后,传统也并没有被反掉。上流社会,有蒋介石支持的新保守主义的复兴;底层社会,则大体诗礼依旧,人们婚丧嫁娶,宗族祭祀,还是老一套。这一套真正被摧毁,是经过土改、合作化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超大规模的扫荡,乡村精英连同文化精英一并被毁灭,改造之后的事。这些账怎么可能都算在“五四”头上?
正像印度的传统很难说清楚是什么一样,中国的传统,也是一言难尽。反传统的事情,如果仅仅是些文化人的作为,无论怎样反,都反不掉。
关键词: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