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零运动
“五二零”运动,即1947年5月发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国共内战时期最主要的学生运动,其规模之广、历时之长、来势之猛、作用之大,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少见的,它确实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生运动。 这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写得比较详细、清楚,还总结了运动的基本经验,使五二○运动还它本来面目的历史,颇有新意。
“五二零”运动发生
1947年5月2零日,南京爆发了5000多学生参加的“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宪警的水龙头喷射和棍棒、皮鞭的殴打,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0余人。爱国学生的热血洒满南京街头。这就是五二O血案。在南京国府路口,学生们冒雨同国民党政府的骑巡队对峙6个小时,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等口号响彻石城。当天,国民党操纵的第四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大会堂开幕。游行队伍在会场外,高呼“反饥饿,反内战”。
同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7零零零余名学生从北京大学出发,由北大宣传车开道,高举“华北学生北平区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大幅横标,进行持续5个小时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五二零血案后,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席卷武汉、重庆、广州、杭州、长沙、昆明、福州、南昌、桂林、济南、开封、沈阳等60多个大中城市。
“五二零”运动席卷全国
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纷纷罢教或发表声明,支持学生正义斗争,谴责国民党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冯玉祥等社会知名人士分别发表慰问信、题词、演说和告全国同胞书,声讨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运动的镇压。民主同盟、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南京分会等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分别以致函、捐款等方式慰问学生。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不得不释放全体被捕学生。
受五二零运动影响,1947年,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主要城市有120万工人参加到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暴行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中,其中罢工达3零零零次。以经济口号为中心开展的群众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高度评价这场运动为继军事战线之后,中国境内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毛泽东指出: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是在军事战线上,还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被它所宣布为敌人的力量所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