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民国的杨杏佛遇刺案
新之助 2015-12-17
杨杏佛
杨杏佛遇刺80周年,恰逢宋庆龄诞辰120周年。2013年年底,上海宋庆龄陵园举办了《片鸿遥传、尺鲤寄语———宋庆龄致杨杏佛黎照寰书信特展》,将半个世纪前两人的交往呈现在世人面前。按军统头目沈醉的说法,杀害杨杏佛的幕后主使是蒋介石,其目的是对宋庆龄及民权保障工作“杀鸡儆猴”。而当专制者不惮使用最残酷的手段,反馈给他的最终也是革命的暴力。
中央研究院位于上海亚尔培路。时针指向清晨8点30分,杨杏佛的座驾驶出院门。
早已埋伏在路边的四个人突然蹿出,向车内连开数枪。司机先中弹,后被送往红十字会医院医治。杨杏佛的儿子杨小佛脚部也有微伤。杨杏佛则身中五枪,一枪从左耳穿头,一枪击中胸部,另三枪打在四肢,当场身亡,尸体最终留在了广慈医院。
凶手四散而逃,其中一人身中两弹后,拔枪自杀倒地,在被送往医院抢救时,只供述名叫高德成,而后毙命。这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杨杏佛遇刺案。
杨小佛当年15岁,他几年前接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采访时称,自己听到第一声枪响,以为车胎爆了,还向窗外望了一下。枪声连续响起,杨杏佛将其推倒,伏在身上保护他,子弹擦过杨小佛的右腿,没有打到骨头。杨杏佛则倒在血泊中。
1933年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上海华东区的沈醉。他后来官至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新中国建立后留在了大陆。据他回忆,刺杀杨杏佛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组织手下“在上海租界内所干出的第一次血腥罪行”。而其背后的主使者则为蒋介石,最主要的动机是要以此威吓宋庆龄。蒋介石因宋庆龄和杨杏佛等人发起成立民权保障同盟而对他们心生厌恶,但“对宋直接下毒手顾忌尚多,乃决定杀掉一个‘适当’的人来对宋进行恐怖的威吓。加上杨于1933年春天又到华北等地进行过一次活动,不但到处鼓吹民权保障同盟的神圣任务,针对蒋介石种种蔑视人权、无法无天的做法进行坚决斗争,并极力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团结抗日。这与蒋介石的政策完全相反,便造成了他致死的主因。”
当时《申报》的报道提及,绝路自戕的凶手被送至广慈医院后,一面救治,一面审问口供。据供姓高名德臣,绍兴人,年32岁,到上海仅一星期,因前往西摩路访友而路过此处,并非杀害杨杏佛的凶手,“但余词支吾,坚不吐露”。后因颈部大动脉受伤,流血过多,医生宣告不治,至上午10时气绝身死。此人身穿灰色短服,白衬衫、白纱袜、橡皮球鞋,在其身上抄出的物品都留存在捕房,以供侦缉线索。
杨杏佛逝后,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于当日上午9时许驱车至事发现场视察,又转往广慈医院探望杨杏佛遗体。11时许,在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内召集紧急会议,讨论杨杏佛善后问题,并电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精卫,要求立即慰问杨杏佛家属并缉拿凶犯。
汪精卫恰好在杨杏佛遇害当天从南京抵达上海医背痈,他在下午5时接见各报社记者时,询问了杨杏佛的遇刺经过并深表惊讶之意。记者会后,上海市长吴铁城赶至汪宅晋谒,报告了杨杏佛遇刺情形,并电呈中央。
按照《申报》报道,监察院长于右任到广慈医院吊唁,“老泪纵横,哭之颇恸”。其他吊唁者还包括交通部长朱家骅、前教育部次长段锡朋、商务印书馆馆长王云五、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及鲁迅等人。
宋庆龄则迟至杨杏佛入殓当天(6月20日)下午3时,才出现在万国殡仪馆现场,与她一同出现的除了女秘书,还有美国新闻工作者、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伊罗生。宋庆龄审视杨杏佛遗容,悲切欲泪,停留约20分钟后离开。她对记者说,“对杨先生被剌事,业已有一文告发表,民权保障同盟会之会务当然继续进行。”而蔡元培则表示,他早已辞去了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的职务,所以对该会的前途如何不得而知。
蔡元培辞职、杨杏佛遇害和宋庆龄迟来的吊唁,似乎都显示出民权保障同盟所遭遇的困境。宋庆龄针对杨杏佛案所发表的文告,新中国成立后被收集在《宋庆龄选辑》中。她在其间说:“这批人和他们所雇用的凶手以为单靠暴力、绑架、酷刑和暗杀就可以把争取自由的最微弱的斗争扼杀。这就是他们统治人民的武器,也正说明了他们整个政权的面目……杀害杨铨(杨杏佛)的刽子手们要明白,政治罪行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应得的惩罚。”
宋庆龄提到,杨杏佛生前收到很多封恐吓信。杨小佛则称,蒋介石原本想让杨杏佛出国,脱离民权保障同盟,但杨杏佛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