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州
民国时期,海南岛在39年间,遭遇了至少41次台风天气。其中,1948年八月二十五日的第四号飓风,为60年所仅见,也是描述得最为具体的一次。20年前,陈寒松从广东省文史馆里找到了相关资料。
飓风从零时开始施威,一个小时后,飓风中心转移到海口市区,7点半风势加剧,暴雨挟带海潮袭向街区,导致南郊房屋倾覆,仅剩残垣断壁。私立海南大学的礼堂全部倒塌,附属中学的课室、宿舍只剩空架;陆军医院的药物、仪器损失殆尽;盐灶房屋支离破碎;后勤部汽车厂和公路处边沿当风,全部塌下。海口堤岸海浪、巨风掀开仓门,货物流失,漂流满街。水巷口塌铺两间,压死10人以上;新民路压死数人;军医营养厂分院塌下,压死伤病士兵十数人。国立高农职校全部校舍吹塌;国立侨中损坏不堪。泊在港口的“美利轮”船,开尽全速,敌不过风力的一小半(据说美利轮最高时速18里,而风力至少50里),轮船被卷上白沙滩上,船身作90度倾斜;“华龙轮”被搁在海港外沙滩;“福林轮”为登陆艇改装,也被抛上盐灶;“国展轮”搁浅在白沙门沙滩。
更甚的是,数百艘帆船不知去向,三艘海关检查船则碎成片状。
1950年以来影响海南的大台风:
A 1950年10月14日,第32号强台风从琼海登陆,损失之大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尤其是琼山、文昌、定安和澄迈最为严重。全岛共死亡239人,受影响人口60万以上,占全岛人口四分之一,其中受灾人口18.8万人,有三四十万人缺粮。
B 1960年10月11日,第24号台风从文昌登陆,风力12级,经过琼海、琼山、定昌、琼中、澄迈、儋县、东方,从登陆到出境整整持续24小时,带来巨量降水,全岛多地水灾。
C 1973年9月14日,编号为“7314”号超强台风在涨潮期登陆琼海,伴有大海潮出现,为百年所罕见。此次台风破坏严重,许多大树被拔起或折断,房屋被夷为平地。
D 1988年10月28日,第24号强台风在万宁登陆,受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大风持续36小时以上,海口风力达到12级以上,全岛降下大暴雨,南渡江流域发生较大洪水。
E 1996年9月20日登陆,名称为“莎莉”的18号风暴,路线诡异,绕岛一圈,14个市县受灾,造成了海南近30年来几乎最惨痛的台风灾害,成为台风灾害的典型,也把海南人对台风灾害最深刻的记忆停留在“9618”这个编号上。
F 2005年9月26日在万宁登陆的台风“达维”,路径变化多,移动速度慢, 风力的不断加强对海南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罕见的全省范围大面积停电。达维登陆前,临高部分地区海水暴涨,马袅两个村庄被海水淹没。
G 2013年的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的风速为170海里/小时(约91.8米/秒),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登陆最强的台风,因而被世界气象组织除名,不再使用。从人员伤亡来看,4460人死亡,这个数字超越了以往被除名的任何一个台风;从经济损失来看,菲律宾损失超百亿美元,同样超越以往。“海燕”影响范围极大,海南岛南部受其影响,4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