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晋朝历史 > 东晋陶侃出山 平定苏峻之乱

东晋陶侃出山 平定苏峻之乱

浅草 2016-02-25
\

晋成帝司马衍画像
  东晋平定苏峻之乱,是继王敦之乱平定不久,在南京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大规模内战。公元327年12月,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联合豫州(今河南淮阳)刺史祖约,以讨伐中书令庾亮为名举兵内向,攻克建康。后在荆州刺史陶侃联兵讨伐下,叛乱于329年2月得以平定,苏峻亦因轻敌出战阵亡。是役,东晋建康宫城先后被叛军两次焚烧,乐土几乎成了废墟,这也是孙吴建都以来宫城首次遭到大规模破坏。
  叛乱背景
  你方唱罢我登场,外戚庾亮专权
  东晋平定王敦之乱后,朝政渐渐步入正轨。但天有不测风云,才当了三年皇帝的明帝却突犯重病。弥留之际的明帝,传令让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音kǔn),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阳尹温峤等七人,共同奉受遗诏辅佐太子,轮番入殿领兵当值宿卫。对这个班子名单,入围的七个人都比较高兴。手握重兵、拥军在外的陶侃、祖约两人却对这名单不满,认为是庾亮从中搞鬼。
  公元325年8月,晋明帝司马绍驾崩,皇太子司马衍即位,称晋成帝,年仅5岁。按照祖宗规定,明帝皇后庾氏(庾文君,庾亮妹妹)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太后临朝,权力难免会向外戚倾斜。同年9月下诏,让中书令庾亮、司徒王导、尚书令参辅朝政,然而军政大事都由庾亮裁决。庾亮位子刚坐正,就开烧“三把火”。
  第一把烧“大火”
  实行“任法裁物”
  庾亮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改王导辅政时“网漏吞舟”的“宽和”治国方略,而施行冒进的“任法裁物”政策,凡不遵法度者必遭严惩。庾亮烧的这把火,风向转换快,过火面积大,打击面广,烧出了大臣的不满和民众的恐慌。看来,庾亮一点也没有从晋元帝的“以法御下”的恶果中,吸取教训,真是刚好了伤疤就忘了痛。
  第二把烧“阴火”
  诛灭宗室亲王
  咸和元年(326年)10月,庾亮上任才满一年,就开始拿宗王开刀。他借口南顿王司马宗谋反,派禁兵上门逮捕。司马宗老王爷性格固执,拒捕反抗,但毕竟老骨头了,抵抗没有几个回合,就被杀死。他的三个儿子被贬为庶人,其家族被贬黜改姓为马氏。西阳王司马羕也被免除太宰职务,降封为弋阳县王。司马宗作为皇室近亲,司马羕则是先帝的太保太傅,还是明帝钦点的辅政大臣,庾亮就这样轻易地对其杀戮和废黜,当时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第三把烧“急火”
  征苏峻削兵权
  327年10月,庾亮征召历阳内史苏峻回京,让他做一个无关轻重的大司农,旨在解除苏峻的兵权。庾亮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当时的局面自己完全有能力“Hold住”,所以烧了这把征召苏峻入朝的急火,结果烧得苏峻造了反。
  先发制人
  手握重兵不当软柿子,流民帅苏峻被逼造反
  苏峻(?-328),长广掖(今山东莱州)人。他本为书生,18岁时就被举为孝廉。但混乱的世道,逼得他从书生变成了武士,进而成了一个流民帅,一个有文化的、且能征善战的将领。
  苏峻、祖约一拍即合,两人会师起兵
  苏峻的流民集团的骨干力量,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抗胡自卫武装。苏峻与部属同舟共济,上下齐心,苏家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327年10月,当苏峻听说朝廷要把自己调回“中央”,当个没实权的文官时,立刻派人到建康拜见庾亮,谦虚地表示自己不能胜任。庾亮见状,立即征召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兼领屯骑校尉,任司徒右长史庾冰为吴国内史,以此震慑苏峻、逼其就范。苏峻见朝廷不答应,还防备自己,上表做最后的争取:“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结果,庾亮还是不同意,并催他抓紧进京赴任。
  面对两难选择,苏峻最终决定起兵造反。苏峻知道祖约也对庾亮有一肚子怨气,于是派人邀请祖约同讨庾亮。祖约这堆干柴一点就着了!11月,祖约派侄儿、沛内史祖涣,女婿、淮南太守许柳领兵来到历阳,同苏峻大军会师。
  连战连捷,京畿西南长江防线被攻破
  327年12月1日,苏峻遣其大将韩晃、张健率少量精兵渡江奇袭姑孰(今安徽当涂),先夺取朝廷屯储在这里的食盐粮米。随后苏峻先头部队出动,兵分两路攻打建康。彭城王司马雄和章武王司马休就望风而降,主动向苏峻举了白旗。
  当京畿西南的长江防线被攻破,庾亮大惊失色。迫于无奈,庾亮只得宣布京师戒严,准备直接组织京城外围防御战了。12月10日,庾亮都督征讨军事事务,统兵讨伐叛军。328年1月,温峤军也驰援建康,屯军于寻阳(今九江附近)。
  苏峻的先头部队连战连捷,开局很好。1月28日,苏峻亲率主力2万人,集中兵力攻打慈湖。守慈湖的司马流是个软骨头,苏峻军一攻而捷,杀掉了司马流。其间,晋军数次来战,皆大败而去。
  苏峻军在打败京畿西南方向的守军后,下一步就是面临攻打建康。
  借风放火,苏峻烧毁建康城
  在定下进攻方向和进军路线后,苏峻军立即出发,乘夜潜进,先向东经丹阳(今江宁丹阳镇)、秣陵(今江宁秣陵关)后,再折向北,渡过秦淮河上游,迂回绕到建康城的东北面,进至建康城防的薄弱之处。2月1日,苏峻军就开至建康东北面的蒋陵,进而潜入覆舟山(今九华山)附近,这个地方在台城之北,距离台城举目可见。
  兵临城下,建康城内就像炸开的锅一样。庾亮立即让卞壸都督大桁(秦淮河上朱雀航)以东军事事务。卞壸临危受命,率军同苏峻军大战于西陵(今钟山南麓的孙权陵)。苏峻军凶悍无比,战斗数个回合之后,卞壶军惨败,死伤数千。
  2月7日,苏峻军攻至青溪栅,卞壸虽拼死力战,但却无法阻挡叛军。偏偏这时天公又不作美,刮起了东风,苏峻军由东往西,顺风放火。烈火熊熊,烟雾四起,朝廷的各个衙门官署,在烈火中荡然无存。主帅卞壸身负重伤,最终战死。
  苏峻败亡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荆州刺史陶侃统兵平叛
  都城失守后,庾亮带着兄弟乘船向寻阳逃窜,投奔驻守那里的温峤。得知建康失守,温峤嚎啕大哭。温峤知道自己兵力薄弱,要对付强大的叛军,如同鸡蛋碰石头。于是温峤想到了陶侃,派人去邀请德高望重、兵强马壮的荆州刺史陶侃,让他出山充当盟主,统兵讨伐叛军。但问题是,对庾亮颇有意见的陶侃会接受邀请吗?
  陶侃出山
  兵临建康与苏峻对垒
  在温峤的再三请求后,69岁的老将陶侃以国家为重,立刻发兵日夜兼行赶往寻阳。5月,陶侃军到达寻阳。温峤原来只有7000兵马,陶侃一来,兵力骤增到4万。
  陶侃军到达寻阳,稍作休整后,就与温峤军合兵一处,向建康进发,旌旗逶迤700里,军威浩荡。建康城内的司徒王导早就看不惯苏峻,见陶侃起兵,就密令三吴地区发动义兵,配合进攻。很快,就形成了东西南三面合击建康的态势。
  西路的陶侃军兵力甚为强盛,且善于水战,苏峻把这一路作为主要防御方向。为集中兵力,苏峻主动从姑孰(今当涂)撤退,收缩兵力,据守石头城。
  陶侃率领的西路大军,顺江而下,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到达茄子浦(今南京西南)。西路主力军快到石头城时,众将都想马上与苏峻军决一死战。陶侃深知苏峻军身经百战,骁勇凶悍,一般的晋军干不过这支队伍。于是拿定主意,待敌军势减弱后再打。
  7月,祖约的部下私通后赵,引后赵军队渡过淮河,趁虚袭击祖约军的后方,祖约大败后丢弃寿春老巢,向南逃奔历阳。苏峻的心腹路永、匡术等听说祖约败讯,劝苏峻杀死王导等大臣。苏峻没有采纳,引发路永等人的不满,王导乘机将路永策反。9月3日,王导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和路永一起逃到陶侃军驻守的白石垒(今幕府山南麓),同时也给陶侃带去许多可贵的叛军情报。
  尽管如此,晋军还是一点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苏峻醉酒阵亡
  苏家军军心大乱
  公元328年9月25日,发生了一件万分离奇的事情——苏峻醉战阵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大业垒的晋军,在苏峻的两员大将张健、韩晃部猛攻下已经到了“人饮粪汁”的地步,守将郭默害怕,悄悄突围溜走了,大业眼看不守。大业一丢,京口就很危险。因此,把守京口的郗鉴,立即请求陶侃派兵救援大业。陶侃亲率领水军攻向石头城;并让庾亮、温峤、赵胤等人率步兵精勇1万,从白石垒向南出击石头城,在陆上挑战叛军。
  苏峻先派儿子苏硕和部将匡孝领数十骑,逼近赵胤军,将其打败。晋军兵败之时,苏峻正在犒劳将士,乘着醉意撇下士众,只和数名骑兵向北突击敌阵。这时酒劲发作,加上风吹颠簸,苏峻摇摇晃晃准备回奔白木陂(今南京城北15里,称苏峻湖,陂指水塘)时,坐骑却遇障失足。陶侃军抓住这个天赐良机,一齐向苏峻投去了矛枪。苏峻立即坠落马下,晋军一拥而上,乱刀砍死。
  主帅一死,气焰嚣张的叛军锐气顿泄,纷纷缩回石头城。苏峻的弟弟苏逸在大家推举下,当上了三军统帅。两军对抗的局势也随着苏峻的猝死,而风云突变。继任者苏逸被迫关闭石头城门,转攻为守。
  叛军覆灭
  庾亮自贬三级离京
  咸和四年(329年)1月,苏峻旧将匡术在光禄大夫陆晔和尚书左仆射陆玩的游说下投降,将台城献给陶侃。
  1月末,苏峻军苏逸、苏硕、韩晃等部为了打破被动局面,开始做困兽之斗,率军强攻台城,焚烧了太极东堂及秘阁,后被晋军击退。
  2月13日,数路大军对石头城发起了总攻。苏逸率军出战,在查浦被建威长史滕含部大败后溃逃,被将军李汤斩杀在车骑将军府内。苏硕率领骁勇士卒数百人渡过秦淮河向南迎战,又被温峤部击败斩杀。投靠苏峻的西阳王司马羕、彭城王司马雄等人,在石头城被晋军拿下后,当场被杀。
  这场把东晋王朝折腾得昏天黑地的叛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落下了帷幕。苏峻叛乱平定后,中书令庾亮自知罪孽深重,连贬自己三级,离开京城,出任豫州刺史。这也算他有自知之明。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