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完整晋代石碑现身湖南 有“郴侯之孙”4字
浅草 2016-02-25
湖南开元博物馆馆长黄彬荣(图中)介绍收集的“晋故曹夫人碑”
(2014年11月26日)11月25日,长沙市东风路与营盘路交界处的湖南开元博物馆内,馆长黄彬荣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金属手提箱,一块精致的青石碑呈现在众人面前,引起一阵惊讶声。
字迹清晰的石碑上,右边第一句便是“永和四年八月”。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写于同时期的“永和九年”。这是东晋穆帝年号,距今已有1600多年。
碑上内容提及“桂阳”、“郴侯”、“九德太守”等,破解了“郴侯”是谁的历史谜案。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认为,该碑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听说是宝物,当夜驱车买回
黄彬荣介绍,2012年下半年,郴州一位姓邓的古玩老板打来电话,告诉他祁东有人手上有一块古碑要转手,并发来几张碑文的照片。
从照片上,黄彬荣认出了“郴县”、“桂阳”等地名。他是郴州人,看到这些熟悉的地名已心有所动。
他把照片送给长沙几位文物专家看。“他们仔细识读文字后,告诉我很有价值,且与湖南有关,一定要买回来,不要流失到外地。”
当晚,黄彬荣就开车带上邓老板,赶到祁东。通过邓老板,当场与卖家成交。黄彬荣说,据祁东的卖家透露,古碑来自耒阳一位挖土机司机,该司机去世后,家人在清理东西时,发现此碑并卖掉。
把碑带回长沙后,便收进了库房。直到今年整理资料时,请专家鉴定,黄彬荣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块碑的价值。为此,他专门按照碑的大小、形制订做了一个金属箱。
高至喜认为,该碑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上认为,此永和四年款“晋故曹夫人碑”,记载湖南郴州曹夫人生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书法史上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前不久,有人出高价购买该碑,黄彬荣拒绝了,“我会好好保存,不可能出售。”
碑原置于墓内,字迹清晰可见
这块晋碑共108字,字迹清晰,就如刚刻上去的样子。碑额上有“晋故曹夫人碑”。正文原文如下:
“永和四年八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晋故桂阳耒阳东乡敖里程氏命妇曹夫人之神墓。
夫人同郡郴县曹氏女也,九德太守郴侯之孙,汝城君之长女也。母仪既著,九亲归仁,出适程氏。夫人年四十有二,以其三年闰月八日乙未寝疾终,以四年戊申岁九月三十日下葬。”
湖南省文物局退休专家谢武经告诉记者,碑文大意是,夫人为桂阳郡郴县曹氏女,是九德太守郴侯的孙女,汝城君(县令)的大女儿,出嫁耒阳程氏,在42岁时,永和三年闰月(当年闰五月)八日未时因病去世,永和四年九月三十日下葬。
本来,湖南最早的古碑当属三国时期的“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现存耒阳市蔡侯祠内。该碑工艺、书法、雕刻水平很高,有拓本传世。然而碑文早已模糊不清,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成三截丢于池塘中,1979年打捞修复,字迹已不能辨认,成了一块无字碑。
谢武经表示,“晋故曹夫人碑”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实际已成为湖南现存有字的古碑中年代最早的。此外,该碑石材上乘、纪年准确、内容丰富、书法遒劲、雕工精细,不仅文物价值极高,而且工艺水平精湛。
与后代立碑于墓前不同的是,“晋故曹夫人碑”是放置于墓内。黄彬荣说,碑的下面有一条卡槽,可能是碑就卡立在槽内。碑的正面,还有黄土沾染的痕迹。
为何置于墓内?专家表示,曹魏时期,曹操有感于汉代立碑之盛祸国殃民,专门下过禁碑令,直到晋代也一再禁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墓前碑使用的少了,墓志铭渐成风气。
“正因为置于墓内,‘晋故曹夫人碑’才能历经1600多年仍保存完整,字迹清楚。”黄彬荣说,如果立在墓前,恐怕已遭风化。
“郴侯之孙”4字,破历史谜案
让谢武经兴奋的是,碑文中出现的“郴侯”,破解了郴州千年来的一大谜案。
郴州资兴蓼江自古有郴侯山遗址,相传郴侯曾居于此,并因此得名,郴侯山亦成为名山。然而郴侯是谁?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谢武经介绍,时至今日,文史界大体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郴侯是义帝(楚怀王)之后。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南宋王象之,他在《舆地纪胜》中说:“郴侯山,汉昭帝四年封楚王孙畅为郴侯,故名。”此后,《明一统志》亦言:“郴侯山,汉昭帝封楚怀王孙畅为郴侯。”到清代,《光绪湖南通志》同样记述:“汉昭帝封楚怀王孙畅为郴侯,山固以名。”此后,郴侯即“楚怀王孙畅”说成为主流。
另一派认为郴侯是汉代刘姓皇族后裔。最早记载的是《万历郴州志》,该书载:“郴侯刘畅,楚王(刘姓楚王)孙,昭帝四年封。”这一派的主要依据是《史记》和《汉书》均记载:“义帝无后。”
谢武经说,“晋故曹夫人碑”中“郴侯之孙”清楚地表明,“郴侯”即“曹夫人”的爷爷。郴侯姓曹,既不是“楚怀王孙畅”,也不是所谓的皇族后裔“刘畅”。
兼具隶楷,成东晋书法实物标本
碑文还提及,“曹夫人”的爷爷曾任“九德太守”。
据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的版图到达现在的越南北部。晋朝在现在越南河内东北设交州,领交趾、武平、合浦、九真、九德、日南等郡。九德治所在今越南首都河内以南的荣市,直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才废九德郡,其地分别入九真、日南郡。
谢武经说,现在从史书上能查找到的九德太守只有东晋安帝时的杜瑗,湖南、郴州地方志中均没有九德太守的记载,因而碑刻填补了史志书中的空白。
“晋故曹夫人碑”亦成为东晋书法的实物标本。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国宇认为,这一实物,绝非仿制品或拓本可以比拟。碑刻对研究中国汉字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首先,碑刻中不少部首和笔画显然与现代汉字不同。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型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书法往往兼具隶、楷的特点。碑刻上的文字,有隶书的特点,而楷书特色更浓。
中华孝文化学会会长任国瑞说,该碑对研究古代历法和丧葬制度亦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