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汉朝历史 > 东汉末年的清议

东汉末年的清议

新之助 2015-11-06
\

汉朝士大夫
  汉朝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是一个士大夫地位崇高的时代。到了东汉末年,世风日下,此时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股品评人物的政治批评之风,称为清议。
  东汉后期,宦官专政不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垄断了仕途。这时的选举、征辟,都要按照他们的爱憎行事,这就严重地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这一时期,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他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hē核)公卿,裁量执政。”这就是所谓的“清议”。
  所谓“激扬名声,互相题拂”,主要是比较廉正的官吏、士人、太学生等互相标榜。如说:“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所谓“品覈公卿,裁量执政”,主要是批评宦官专权乱政。如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样的议论自社会流入太学,太学生以郭泰为首,奉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为领袖,公开与宦官集团相对抗。清议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
  东汉时代最著名的清议运动为太学生清议。安帝以来,农民暴动四起。太学生认为宦官外戚的统治是引起民怨,招致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力图以清议的手段打击宦官外戚势力,挽救东汉政权。太学生最推崇的是李膺、陈蕃、王畅等士大夫。因而清议他们说“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甚至,将与李膺郊游称为“登龙门”。太学生此举引发了著名的党锢事件。而党锢事件发生后,太学生与正直士大夫并未被吓到,清议运动更为高涨。一些士大夫甚至主动提出要与党人连坐,一同接受禁锢。

关键词: 清议 汉朝 太学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