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与世界新秩序:历史回顾(图)
《龙象之争——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
中国的王朝发展
去过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亦称“紫禁城”)参观的人常常会惊叹于两件事情:一是这座宫殿不同寻常的面积(占地72万平方米),任何人站在这些千姿百态的展览品和重峦叠嶂的宫殿前都会备感渺小;二是中国漫长的历史。这座宫殿在几百年里都绝对禁止普通百姓进入,因而被称之为“紫禁城”,里面收藏有包括做工精细的陶器在内的许多工艺品,有些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可以从故宫管窥中国漫长的历史,也可以领略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繁盛。
龙山文化孕育出了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统治者精心修建了豪华的宫殿和坟墓,并开始制造青铜器皿。紧接夏朝的是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时期人们开始在华北大平原上种植粟(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和豆。那些被征召来修建城墙、宫殿和纪念碑的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变成了奴隶,他们还必须准备随时去服兵役。商朝给考古学家留下了一种“宝贝”,即“甲骨文”:它们是刻写在牛的肩胛骨或龟甲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的文字有的是对天气、农业收成和未来事件的预测,还有的是对预言的询问,它们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商朝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社会的。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的第三个王朝,分为早期的西周和晚期的东周,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持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农具,在黄河河谷地区出现了铜器,后来铁器也得到应用。在公元前6世纪,原始的交易物让位于金属铸币,此时正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的时期。孔子出生于当时的诸侯国鲁国,在他的有生之年里鲁国已经实行正式的税收制度。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种公社制度:每一块土地分为九份,其中八份由农民自己耕种,剩下的一份作为集体生产之用,集体生产的粮食交给政府。农业和商业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中国社会按职业分成了四个阶层:“士”,他们的地位最高,后来被帝国官员取代;“农”,由于生产供社会食用的粮食,农民的地位较高;“工”;“商”。后两个阶层由于没有为国家财富贡献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受到统治阶层的轻视。事实上,按职业划分等级只是反应了一种政治理念,而非社会现实。现实往往是:成功的商人富可敌国,而广大的农民则艰难度日。⑤与印度的等级制度相似,中国古代也可以找到等级思想的渊源,只不过没有印度严重罢了。周朝不仅仅是一个革新和发展的朝代,也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⑥到公元前6世纪时,人们发明了许多新式武器,军队达到几十万人之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在这一时期(人们也常称为“春秋时期”)写成的,这本书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畅销书了。
人口和财富
中国和印度在2000多年前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当时两国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点与现在有些相似。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两国当时的人口也是相当稠密的。麦迪逊估计当时中国的人口差不多有6 000万,印度则有7 500万;相比之下,西欧的人口还不到2 500万;世界的“重心”显然是在亚洲,如果将日本的300万人算在内,全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