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记性
陈鲁民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天赋却并不高。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但还是没能背下来。有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因为他一直在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跳下房梁大骂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说罢随口将那文章流畅地背诵了一遍,尔后扬长而去。
贼的确很聪明,是块儿读书的料,可惜他没走正道,这聪明也白白糟蹋了。如果贼能和曾国藩一起用功,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其成就肯定比曾国藩要大得多。但为什么我们至今还在读笨人曾国藩的文章,在课堂上讲他的事情,总结他的读书体会,汲取他的从政经验,却无人知道那个聪明过人的贼呢?原因很简单,曾国藩虽笨,却能笨鸟先飞,读书勤奋,坚持不懈,结果以勤补拙,靠着非凡毅力和超人付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而那个聪明过人的贼空有天赋没有勤奋,再加上走歪了路,聪明用错了地方,变得默默无闻,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偷技高明的贼。
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者,大体上有两种人:一是既聪明又肯用功的人,如“融四岁,能让梨”的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12岁当宰相的甘罗;二是虽不太聪明却极用功的人,如背书背不过贼的曾国藩等。无疑,聪慧早熟、天赋突出者,在做学问、建功业方面肯定会捷足先登占大便宜,但事实上,许多过目成诵、强闻博记、聪明过人者固然占尽先机,却不一定就能走多远;反倒是那些看似愚笨、资质平平却肯下苦功锲而不舍者,最终能获得成功。
据三国时魏国思想家刘劭《幼童传》所记:乐安人任嘏12岁就师求学,过目不忘,一年通《诗》、《书》、《易》三经;夏侯渊之子夏侯荣7岁时就能日诵千言,文帝听说后请他去,当时宾客百余人,每人只奏答一遍,夏侯荣便能说出其姓名和籍贯;金太宗时,东平童子刘天骥7岁能通四书五经,这些人都是神童,论天赋、论记性都比曾国藩强得多,可后来的学问事业却都比曾国藩差得多,有的甚至湮没无闻,不知所终。
所以,人有小聪明,可喜可贺但不足为恃,千万别忘了勤奋和坚持;迟钝笨拙也不可怕,更不必气馁,只要肯用功,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照样也能踏上成功的坦途。这也就是所谓天道酬勤的道理,谁如果对此理有所怀疑,就想想那个背书背不过贼的曾国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