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以史为镜 > 历史寓言 > 阳光突围

阳光突围

2015-03-20

我相信气候影响人的意识形态。这也许有主观之嫌,然而我对之深信不疑。 我深信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英国人的保守、法国人的浪漫都是其气候长期的作用使然。

我所居住的城市终年少雨。阳光灿烂的天气几乎变成了一种必然享受,就像早餐桌上的牛奶和面包一样自然。这样的天气让人省了很多担忧。人们和他们的车子、小孩总是很干净,身上的衣裤平平展展,没有泥水的痕迹。然而没有雨水的地方总是让人觉得生命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我越来越意识到,人们对雨天的陌生会使他们忽略了生命的另一层内涵。雨中泥泞艰辛的道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蹒跚,甚至狼狈,都如同作用在一个人身上的张力,扩充着他生命的界限。当终于在昏暗的雨中看到家中那方透出朦胧灯光的小窗时,心头的喜悦和温暖不言而喻。雨把一切调和成一个独特的世界,其间有着迷人的天籁之音,有着水墨画的意境。水气弥漫在空中,如同泼洒在宣纸上淡淡的墨迹。雨雾中,树叶触目惊心地翠绿,远山朦胧矗立,若隐若现。在雨中,人们的目光也变得柔和朦胧起来,无形中,心头多了一丝宽容,少了一点苛责;心灵在雨中贴近自然,那时,良心就如同一块隐没在海中的礁石,被剥离了层层世俗的海浪,显露在一片宁静的沙滩上。只有这时,它清澈的眼神才能注视生命中一点一滴的内涵,心灵中飞扬的尘土在雨中似乎已然尘埃落定。

虽然觉得这里的气候美中不足,但算下来,我已经在这个城市居住了七年。有好一段时间,我觉得我被困在了阳光之中,身不由己地在阳光下过着一串串暖和、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那些日子,北方初春咤开的迎春花总是在不经意间映入脑海。那种深冬刺骨寒冷中突现的明黄色,会撼动你冰封的心灵。然而在此地的阳光下,一切都被晒得干燥温热,阳光像是张开了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我,令我无处逃遁。

周末,窗外依旧阳光灿烂,屋里显得阴冷,四岁的儿子无聊至极,做着各种调皮捣蛋的事。我提议去外面散步,他稚嫩的小脸上立刻露出甜甜的笑,欢呼了一声,就去搬他的小自行车。

一出门,一股混着阳光和泥土的草香味扑鼻而来。不远处,几户人家正在浇草地。对面的一个少妇手持笼头,十分安闲认真地在浇花。夕阳斜斜地洒在她门前的草地上,她的脸上平和、舒展,动作不急不缓,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溢着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然而看着她凝固在阳光下的美丽侧面,我为她惋惜,这一瞬间,在阳光下,一切都停顿了,没有美丽,没有思维,没有欲望,没有挣扎。不仅仅是这一瞬间,人们日日、月月、年年都在重复着它。如果用一幅图画画出我们的生活,那么这幅阳光下的’浇花图’就是代表了。也许很多人的生活中并没有浇水这一道程序,然而他们生活的实质却相似地平静,也相似地停顿着,除了时间的流逝,生命一无记载。

我喜欢这样一个对平庸的定义:"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人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没有人愿意做平庸的人,然而曾几何时,当生活的担子日趋沉重,心绪渐渐疲惫,忙碌之间,我们的心不再留出空间给繁琐生活之外的世界,不知不觉间,生命中的细枝末节渐长,变成了参天大树,遮盖我们通向真理的视线。人生萎缩成琐碎的生活,价值变成利益,理想等同于欲望,甚至事业,也缩水成为糊口。于是,我们的心灵习惯于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憩,它悠闲自得,无需劳累。当年事渐长,偶然翻出发黄的照片,才惊诧地发现,那颗洋溢着青春和快乐的心已经变得那么遥远和陌生了。

十八世纪的英国,一位宣教士要去中国宣教之前细细地收集所有关于中国的资料,毕竟在这之前,英国还从无一人曾涉足过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他首先查询大英百科全书关于中国人的定义,上面写着:中国人,精明于生意,但具有奴性。似乎只有受缚于人的人才具有奴性。然而也许,奴性是整个人类的特点。小时候,与表妹谈天,她说:"人做任何事都是被逼的,不信你随便说一件事。"

我说:"吃饭。"

她说:"那是被肚子饿逼的。"

我又说:"游泳。"

她说:"是被兴趣逼的。"

虽是说笑,今天想来却也不无道理。生而为人,某时某地生而为人,这其间已经有了多少的羁绊和束缚。而与生俱来的不完美,更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束缚,正是因着它,人类不是受缚于人,便是受缚于事、于物、于自己、于机遇、于命运。如果宏观地来看奴性,它笼罩着所有的人。就像残缺,我们把肢体有残缺的人称为残疾人。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名叫史铁生。我们翻开他的作品,就会发现那种对人生的深刻、本质性的思考,是我们肢体健全的人根本无暇去顾及的。然而活在世上,我觉得,那却是最重要的、最应思考的一些东西。我们拥有健美的身体,可是我们所谓健全的人在精神、心灵上却残缺着。被动与残缺,多少时候,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我们囿于其间,于一层又一层心灵之网、情感、理性与思维之网中,不能脱身。 蝴蝶作茧自缚,然而它也能破茧而出,翩然起飞,尽管科学对这一"自然"过程做了详细的解释,我仍然相信,是造物主给予了它一股超越科学和自然的外力,使这样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在短暂的生命历程里完成了两种绝然不同的生命方式。

我喜欢读传记。穿越人的历史,就如同走过一条条生命的长廊,虽已入画,那一袭灵动、力量和蕴集却是永恒的。它在纪录了艰辛和苦难的同时,也蕴含了人类的飞跃。海仑凯勒集多种残疾于一身,一个健康人所赖以生活的条件,她几乎一条都没有,然而她却冲破层层藩篱,破茧而出,升华了人类的生命;潘霍华在纳粹集中营面对必死无疑的命运时,仍然底蕴充足,刚强自若;保罗被关押在腓立比的监狱里,却写下了喜乐的书信;徐怀阳行医非洲,远离文明与便利,却甘于寂寞,无怨无悔……。人的生命,也可以活得如此超越!

世上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的灵魂冲出沐浴在阳光下的温室,终其一生奔走充满艰辛的路,然而正是因着他们曾在世上走过,真实地思想过、挣扎过、失落过、也飞跃过,才让人类的生命焕发出光彩,让灰暗中的人们重新看到生命的潜能。

我仿佛走过了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尽头,依旧是明亮耀眼的阳光。然而我竟然感到心境豁达得多了,心中充满了感恩。于我,阳光已不再是一张网。它从高天之上穿过灰尘,抚摸着大地,从亘古直到永远。

关键词: 阳光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