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明:智者不与人争强(图)
图/文 贯明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世俗的观念,人世间的觉者与拥有大智慧的人却受辱不躁、无怒无忧、不与世人争锋,不在世间争强好胜。高尚的精神境界使他们凡事忍让,不执著人世间的得失,其平淡祥和之心又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儒教始祖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有一天看到两个猎人正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唾沫横飞。于是孔子就询问他们为什么争论,原来是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子猎人说等于二十四,高个子猎人坚持说等于二十三,双方都各持己见,毫不退让,以至几乎动手打起来。最后两人打赌请一个圣贤之人做裁定,如果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
二人听说来者正是孔圣人,于是就请他裁定。孔子竟然叫认为三乘八等于二十四的那个矮个子猎人把猎物交给说等于二十三的高个子猎人,高个子猎人高兴的拿着猎物走了。这种裁定结果,矮个子猎人当然不服气,他气愤的说:“三乘八等于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等于二十三,看来你是徒有虚名呀!”
孔子笑着回答:“你说的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还要与一个愚不可及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矮个子猎人似有所悟,孔子拍着他的肩膀说:“那个人虽然得到了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是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矮个子猎人听了孔子的这番话,连连点头,非常佩服孔子的精神境界。
真理应该坚持,却无需争辩。在事实面前,谎言总是不攻自破。当被别人指责或被误会的时候,奋力争辩徒耗气力。最好退让一步,采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淡然处之。因为真理就如同埋在土里的黄金一样,迟早会发射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