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店起死回生的背后
我有一位搞写作的朋友,在城区开了家书店,我常去他那里玩,有时是去看书,有时是去找他聊天。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孩子想让他代购一本书,朋友婉转地拒绝了。他对我说,她要的书很“冷”,不能成批引进,若答应她,则需要从别的书店调剂,费很多神,到最后一分钱也赚不到,不如干脆拒绝。
来书店的顾客,有很多人会站在书架边看书,还有的学生用笔抄下书中重要的部分,这些人常常站在那儿看好久,却并不买书,这让朋友很是头疼,不由得又抱怨又指责。渐渐地,书店生意清淡,他苦苦支撑。朋友也动过很多脑筋———调查读者口味,调整经营方向,引进新书,还想法举办文学沙龙活动,可是这些方法都无力改变书店越来越凄凉的境况。
后来,他让我帮忙把书店转让。我联系到一位爱书的友人林,价格很快谈拢,林接手经营。与前面那位朋友不同,林对那些来蹭书看的朋友不但没有冷脸相待,反而客气地迎来送往。林笑着对我说:“都是爱书人,何必那么冷漠呢?书,买有买的理由,不买也有不买的理由。”我问他:“他们要是不买书,不白白占用你的资源吗?”
林告诉我:“的确有一部分客人常来这里看书而不买书,但更多的人来是希望买书。”很多时候,林会想方设法为前来求购的朋友帮忙订书,哪怕十分冷僻的书。林的书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读书人中相互传播,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据《钱江晚报》仲利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