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交战 晋文公退避三舍只为守信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经路过楚国。当时楚国成王以礼相待,用贵宾的礼节招待了他,使重耳非常感激。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时,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接着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侯,我一定退避三舍作为报答。”(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 “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
晋文公五年,因为宋国背离了楚国与晋国联盟,所以楚国派军队去攻打宋国和晋国,楚军一进军,晋文公为了信守道义,命令晋国军队先退却三十里表示回避。晋国的将士可想不开了,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晋大夫子犯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国君,国君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兑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士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统帅子玉不同意,进军一直到城濮。子玉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辞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德,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坚持,那么只好在战场上见啦。”晋楚两军终于交战,结果楚军被打得大败。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会聚诸侯,邀周天子参加,订立盟约,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成为诚信、信守道义的历史典范。
孔子曰“人而无信,其不可也”,“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要求,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执政者讲求“信”,国家政治井然开明、人民自觉守法;社会上每个人恪守诚信,那么人人安居乐业,和谐共生。
“信”是我们当下应该推崇和遵守的的道德理念。有道是:
文公流亡楚王恩,
知遇之情承诺贞。
退避三舍两军峙,
信守道义话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