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筷至 ”人口
猜一猜:"两个娃娃一般高,从头到脚细又小。香饭好菜它先尝,吃不胖来长不长。"猜对了吗?对!就是筷子。
据《礼记·曲礼》记载:老祖宗们吃饭是用手抓,但因热食烫手,便借助木棍挟取,沿袭至今中国人吃饭还是最常使用筷子。
筷子在先秦称"木夹",秦汉时称"箸",隋唐时叫"筋",后才逐渐演变为"筷子"。
为何由"箸"改称"筷"?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中解释:因为"箸"与"住"同音,古人"舟行讳住","住"意为停止,表不吉祥,于是反其意而用"快",而"快"多以竹子制成,因此在快字上添"竹"字,成了"筷"字。
在《说文》里,"箸"又称"饭(危支)";〈急就篇〉注:"箸,一名梜,所以挟食也。"《广东新语》又载:有人把"箸"称为"梯"。
《史记·留侯世家》有一则相关筷子的记载:一日,张良来拜见刘邦,刘邦正好在进餐,他说:"张良你过来,有人为我想出削弱楚军的办法。"接着将郦食其的计谋全盘托出,张良问:"是谁给陛下出了这个主意,这样做,陛下的功业就完了。"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请让我借用你面前的筷子来说明给你听。"
张良就条分缕析,打消了刘邦分封王侯的念头。而张良拿筷子来做分析,可见当时筷子的使用已很普遍了。
筷子在千余年前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明清后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别小看使用筷子这件小事,清朝才子袁枚藉〈筷子〉诗:"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生动讽刺了人类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
另外,研究证明使用筷子,可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几十条肌肉的神经,相连至大脑,使心灵手巧。因此,筷子也是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推崇的科学发明。
(人间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