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忠信为旨(外四篇)
作者:陈必谦
一、犯颜直谏者,日后定靠得住
东晋大将军王敦死后,王应想投奔江州的王彬,王含想投奔荆州的王舒。王含问王应说:“大将军平时与王彬关系怎么样,你为何要投奔他?”王应说:“正因如此,我才投奔他。王彬在我们强盛时,能够和我们和平相处,但不奉承迎合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他们必有同情之心。而荆州王舒只会见机行事,做表面文章,这种人行事,怎么会可靠呢?”
后来,王舒果然把投奔他的王含父子,沉入江中。而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悄悄备船去迎接他,善待他。
从前,有人上书当朝宰相说:“依附于相公的人,日后是靠不住的。而对您敢于犯颜直谏的人,日后才不会忘本。这种人,真正是靠得住的。”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二、人生在世,忠信为旨
阎敞,汉代人,字子张。他在担任郡掾(官职名)时,太守第五尝(人名)被朝廷征调时,曾把自己多年的薪俸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交给阎敞保存。
后来,第五尝全家都病死了,仅剩下一个九岁的孙子。第五尝临死前告诉家人:有三十万两银子,寄放在阎敞那里。第五尝的孙子长大后,试探的向阎敞提起此事。
阎敞一见第五尝的孙子长大了,不禁悲喜交加,连忙取出银两,交给第五尝的孙子。第五尝的孙子说:“我爷爷当时说是‘三十万两’,你怎么给我‘一百三十万两银子’呢?”阎敞说:“确实是一百三十万两。可能你爷爷临死前糊涂了,记错了,你不要疑惑。”
三、此银既不可用,亦不可误别人
孙蜃川的先祖,淳厚朴实。一次卖东西,别人给他假银二两,他后来才发现这银子是假的。
他心里便想:“此银不能用,也不能用来欺骗他人。”
于是他来到东湖岸边,往水中走数十步,把银子扔到深水中去了。
四、 舍己而为人
乡邻在张日方的家中,存放有五万两丝线。
张日方在家闲居时,有一天,不巧他家失火,家产都被烧了。张日方在火中,不顾自家的财产,而是先把邻居存放的丝线抱出来,然后如数送还给了那位乡邻。
五、愿与天下人共食之
畅师文,元代时的南阳人,做过令史。延祜初年,拜翰林学士。卒,追封魏郡公。
畅师文做大平路总管时,家中米粮盈屋,而乡中有饿死者。他说:“我家只有这几口人,什么时候,才能吃完这许多粮食呢?”便招呼那些贫穷的乡邻,来家随意取米,“愿与天下人共食之”。
(以上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