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呼风唤雨的元代神医徐文中
元代时,安徽宣州出了一位神医名叫徐文中。他的岳父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名医。岳父见徐文中聪颖、朴实而且好学,便将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他。没有几年,徐文中不仅能像岳父一样为人治病,而且还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岳父。与岳父相比,他尤其擅长针灸,许多疑难杂症,往往只需扎上几针,便会迅速的根治。
徐文中平日四处行医,对金钱十分淡漠,对当官更没有什么兴趣。起初,他被人推荐到某县当县吏,但由于不堪忍受繁杂的公务便悄然离去。后来,又有人推荐他做安陆府的府吏,没有办法他只好去就任,可没有几天,他便厌倦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最后不辞而别四处行医去了。
有一次,他到吴郡游历,吴郡一大户人家有人患风湿病躺在床上,痛苦不堪。当听到徐文中路过这里的消息后,便请他去治疗。徐文中没有开药方,只是在患者的腿上扎了几针,奇迹便出现了,只见病人从床上坐了起来,马上可以下地走路了,病人家属见状高兴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这件事迅速传遍了吴郡,一时间,找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吴郡的官员见徐文中医术高超,深受人们敬重,便请他做郡吏,徐文中推辞不过,只好就任。
当时,镇南王王妃生病卧床,连坐起来都十分困难,王府里的御医都不能治。南台侍御史向镇南王推荐徐文中,镇南王便马上派人用快马跑到吴郡去请他。徐文中到了后,镇南王以礼相待,让他坐在便殿,向他述说了王妃的病情,然后把他领到室内为王妃诊视。见徐文中只从一盒子里取出了几根长短不一的银针,镇南王顾虑重重的问:"她的病可以治好吗?"徐文中沉稳的回答:"我来就是要为王妃扎针,如果病治不好,那我来干什么呢?"开始,徐文中试探着让王妃抬手脚,王妃尝试了一下说抬不起来。徐文中便按住王妃的合谷、曲池两个穴位,随即将银针一点点扎入,王妃一点儿也没有疼痛的感觉。过了片刻,像开始一样,他再次请王妃抬起手脚,王妃推辞说不能。徐文中对她说:" 针气已经运行了,您抬一抬手。"王妃就试着把手举了一下,居然很轻松的抬了起来,又让她抬脚,脚也轻松的抬了起来。镇南王在一旁屏声静气的看着,当他看到王妃的手脚能够活动时,非常高兴。第二天,王妃已经能坐起来了。于是,镇南王马上大摆宴席犒赏徐文中,还赐给了他许多钱财。从此,徐文中的名声震动了广陵,人们都以为扁鹊又复活了。
有一年,广陵一带久旱不雨,镇南王请方士祈祷也无济于事,见旱情日渐严重,他异常忧虑。一天,他将徐文中请到了府中,向他说了自己心中的忧虑。徐文中听罢对镇南王说:"您不是想要下雨吗?"镇南王恳切的回答:"是。"徐文中回答说:"请允许我用法术为您求雨,不知您是要先响雷后下雨,还是先下雨后响雷呢?"镇南王以为徐文中在跟自己开玩笑,便调侃的说:"先下雨后响雷,这样才能验证它是法术呀!"徐文中说了声" 好",便走出屋子,朝西北方向举起衣袖一挥!倾刻间乌云在天空迅速弥漫,天马上暗了下来,接着便大雨如注。雨停之后,天已放晴,可还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见徐文中果真能呼风唤雨,镇南王再也不敢把他当凡人看待了。
徐文中在广陵停留了一个多月,广陵的许多人,都被他救活了过来。后来,他又由兰郡迁往武林山。没有多久,吴郡的郡守得病卧床不起,那里的医生向他推荐了徐文中。他一到那里,没过两天,郡守的病便好了。徐文中在行医时总是对人们说:我所传授的弟子不少,然而他们的医术却不如我灵验,不是因为我藏私不把秘诀教给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只注重利而忽视了道义。我游方行医,前后已经四十多年了,接受过我治疗的人多的都数不过来,我却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回报我,我只知道尽自己的所能施行我的医术罢了。
看了这则故事,我真的感到:正是因为徐文中的道德水平是超常的,所以他的医术才能达到超常的效果,他才能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现在的中医之所以达不到那么神奇的效果,大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徐文中讲的"只注重利而忽视了道义"。我个人悟到:真的只有放下私心,不求回报,只是尽己所能的按正道而行,才能真正领悟到中华神传文化的内涵。
(资料来源:《稗史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