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二世的悲剧人生:死时曾发出恐怖惨叫
“苏格兰之锤”的儿子
好莱坞有一部著名电影,名为《勇敢的心》。在剧中,英国国王一世带兵对苏格兰起义领袖马索?华莱士发动征战。但是令他蒙羞的是,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却躲在城堡里与自己的男性情人厮混。与此同时,爱德华二世的妻子伊莎贝拉竟悄悄地华莱士演绎出一段旷世恋情。尽管这一切都是艺术作品的改编,与真实的历史有相当大的出入。但在历史上,那位同性恋王子爱德华二世及其妻子伊莎贝拉却是真有其人。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爱德华二世登上英国王位20年后,王后伊莎贝拉却与情人从法国带领大军前来攻打他。当他们逮捕了爱德华二世后,又在一个深夜残忍地谋杀了这位懦弱昏庸的国王。
公元13世纪后期,英国历史上产生了一位伟大的君王,他就是金雀花王朝第五任国王爱德华一世(1239—1307年,1272—1307年在位)。当时,英国的统治范围还局限于英格兰地区,而苏格兰和威尔士还处于独立状态。为了统一英伦三岛,历代英国国王的主要政治任务就不断对苏格兰和威尔士进行征服战争。正是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爱德华一世是亨利三世的长子,据说他长相非常英俊,从小就喜欢骑马打仗,又由于他身躯高大,双腿修长,能紧紧夹住马鞍,因此当时人送绰号“长腿”。1270年8月,爱德华受邀参加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起的第8 次十字军东征。据说他被敌方伪装议和的使者用毒剑刺伤,医生为他割肉疗伤时,他都不呻吟一声。但是远征一路无功,只好返回。在途中得知亨利三世死去,遂加冕为爱德华一世。
即位后不久,爱德华一世首先进军威尔士,打败当地统治者路埃林。有趣的是,随后他答应威尔士贵族必定选一个“出生在威尔士,不会说英语和法语,从未冤枉过任何人”的人为威尔士亲王。但另一方面,他却派人将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而刚出生的小王子就成了符合条件的威尔士亲王。不过在对苏格兰的征服过程中,爱德华一世则几乎是无功而返。
1290年,苏格兰王室绝嗣,爱德华一世以仲裁者的身份指定巴列奥为苏格兰国王,实则由自己操纵。但巴列奥和苏格兰贵族不甘傀儡的地位,便暗通爱德华一世的夙敌法国,与英格兰对抗。1296年,爱德华一世率兵攻入苏格兰,迫使巴列奥退位,并自任苏格兰国王。因此,人们都称爱德华一世为“苏格兰铁锤”。但是不久后,由于苏格兰人民的大规模反抗,使爱德华一世疲于应付,耗尽了精力。1307年,曾经叱咤风云的爱德华一世死于征讨苏格兰的途中,将自己未竟的事业留给了儿子爱德华二世。
遗憾的是,爱德华一世的继承者却完全没有父王的英明神武。而追溯起来,这又与爱德华一世本人有直接的关系。原来早在1254年时,爱德华一世就与西班牙王族艾琳娜结婚。在长达36年的婚姻中,这夫妻二人非常恩爱,而温柔贤惠的王后也对爱德华一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才造就了他前半生的丰功伟绩。1290年时,艾琳娜王后不幸于威尔士去世,这使爱德华一世极为悲痛。据说在王后的遗体运回伦敦的路上,爱德华一世在每一个驿站都树立了一个十字架。至今伦敦还保留着一部分这种十字架,并被称为“王后十字架”。自从爱人死后爱德华一世始终没有再娶,但他的性格却日趋暴戾和残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他儿子爱德华二世的成长。
爱德华二世,1284年出生于威尔士,是爱德华一世的长子。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征战,他从小跟妈妈以及姐妹生活在一起,再加上没有兄弟,这使得他的性格当中存在很多缺陷。更不幸的是,当他的母亲去世后,脾气日益暴躁的父,经常很粗暴地对待他。在这种缺乏父爱的环境下,爱德华二世形成了懦弱害羞,毫无男子气概的性格,并习惯与朋友聚成一团。或许最令爱德华一世失望的是,他的儿子、王位的继承人,竟然是一个同性恋者。
或许最令爱德华一世失望的是,他的儿子、王位的继承人,竟然是一个同性恋者。
国王竟是同性恋
据历史记载,爱德华二世可谓仪表堂堂,他体格高大强壮,长着一头浓密的金发,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中世纪君王。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虽然爱德华一世戎马一生,战功显赫,而他的儿子却对打仗毫无兴趣。由于性格差异太大,爱德华一世丝毫不喜欢这个儿子,反而认为他百无一用。再加上爱德华一世常年在外征战,所以很少对儿子管教,更谈不上向他传授自己的治国之道。
就这样,当爱德华一世于1307年死后,懵懂无知的爱德华二世匆忙即位。但是,这个懦弱的新国王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更糟糕的是,他并没有求助于父亲给他留下的那些大臣,而是将一切都托付给自己最亲密朋友和情人皮尔斯·加维斯顿。
懦弱的新国王爱德华二世即位后并没有求助于父亲给他留下的那些大臣,而是将一切都托付给自己最亲密朋友和情人皮尔斯·加维斯顿。
却说这加维斯顿,原本是一位法国人,出身平民家庭。他来到英国后,靠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当时还是王子的爱德华二世,不料立即得到后者的喜爱。从此备受宠幸,平步青云。爱德华一世还在世时,听说自己的儿子成天跟这样一个男人混在一起,勃然大怒,立即将加维斯顿驱逐出境,而爱德华二世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待到爱德华二世即位后,终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他立即将加维斯顿召到自己身边。现有历史资料证明,爱德华二世的确是一个同性恋者。为了取悦于自己的这位男性情人,他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即便面临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和百姓的耻笑,爱德华二世仍强行颁布命令,赐给加维斯顿大量的土地和显贵的爵位,甚至任命其为英国的摄政王。问题是,这个加维斯顿并不是什么治国能臣,结果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终于,英国贵族对爱德华二世越来越不满了,他们要求国王放逐加维斯顿,但遭到了拒绝。于是贵族们便拿起自己最后的武器,他们多次召开议会,接二连三地做出决议,逼迫爱德华二世驱逐他的男宠。
非常可笑的是,在议会的压力下,爱德华二世往往先是表面上接受决议,让加维斯顿去国外休假。但是一旦风头过去,他又悄悄将加维斯顿接回来,一切照旧。这样的把戏玩弄了多次后,愤怒的议会贵族们于是不再顾及国王的面子。1312年,他们派兵逮捕了加维斯顿,并不顾国王的威胁,最终在布莱克洛山处死了加维斯顿。
听到这一噩耗后,悲痛的爱德华二世从此对贵族们深怀愤恨,而这种与贵族们对立的选择,又将给他带来更大的悲剧。
众叛亲离
爱德华二世为了他的男宠,几乎与贵族们斗争了一辈子。想当初,当他即位之初召回被父王驱逐的加维斯顿时,就与大臣兰卡斯特公爵、瓦维克伯爵、莫蒂默、潘柏克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当加维斯顿一回国,爱德华二世就一意孤行地封其为内廷大臣等数个头衔。甚至当卡文特力主教晋见时,爱德华二世竟将其尊号剥夺,转而赐给加维斯顿。于是,英国宗教界的许多人士便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带领下对抗国王。
爱德华二世为了他的男宠,几乎与贵族们斗争了一辈子。
1309年,以爱德华二世的侄子兰卡斯特公爵托马斯为首,贵族们结成同盟反对国王。1310年,该贵族集团成功迫使爱德华二世成立一个改革委员会。委员会拟出一套限制国王权力的条例,并为议会所通过。一时之间,国王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只有他的同父异母兄弟肯特伯爵艾德蒙还勉强地支持他。
不久,贵族莫蒂默在与苏格兰的战争中被俘,而当他的侄子小莫蒂默请求国王出钱将他叔父赎回时,却遭到爱德华二世的拒绝。于是小莫蒂默与另一名贵族兰卡斯特联合起来向爱德华二世宣战。更不利的是,原本支持的国王的肯特伯爵也投向了贵族一方。当贵族们发动进攻时,他们宣称只杀加维斯顿,而会放过国王。最终的结果就是加维斯顿被逮捕,随后被另一名贵族瓦维克伯爵趁看守人不备时杀死。
当爱德华二世得知加维斯顿的死讯后,他发誓为其报仇,随即与贵族们开战。这次斗争的结果是贵族一方落败,肯特伯爵被流放,瓦维克和兰卡斯特被杀,小莫蒂默则被囚禁于伦敦塔。不过很快,小莫蒂默成功地逃了出来,并与流放的肯特会合到一起。历史证明,这些人将来将直接决定爱德华二世的命运。
在打败了国内反对势力后,踌躇满志的爱德华二世又企图继承父亲留下的事业,向不甘屈服的苏格兰人发动战争,以向臣民们显示自己的能力。于是在1314年,他征集了一支大军越过英苏边境,讨伐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企图再度将北方邻国置于英格兰统治之下。但在班诺克本战役中,由于爱德华二世的指挥无方加上他的临阵脱逃,使英军遭受了对外战争中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班诺克本战役中,一天之中,居然有超过三万英格兰人被杀或被俘。经过这一战,爱德华二世的声望更加下降,而他在贵族面前再也抬不起头了。
此后,意志消沉的爱德华二世又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迪斯潘塞尔父子的宠爱中。自从加维斯顿死后,迪斯潘塞尔父子迅速成为了爱德华二世新的宠臣。他们凭借国王的恩宠,非法获取了许多封地,甚至还掌握了国家大权。殊不知,就在他们飞扬跋扈之际,更可怕的危险却在悄然逼近,而这种危险,将使国王爱德华二世也无法幸免于难。这一切的根源,便是王后伊莎贝拉的仇恨。
愤怒的伊莎贝拉王后
就常理而言,任何一位妻子,在面对身为同性恋丈夫时,都会心存怨恨与愤怒,更何况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还是一位个性极强的女性。
伊莎贝拉,1292年生于法国,是法王腓力四世的独生女,另有三位兄弟,其母亲乔安娜公主是纳瓦尔王国最后一位公主和女王。尽管身为女性,但年轻时的伊莎贝拉就显露出不凡的才华。曾经有人评价说,在腓力四世四个孩子中,最适合做国王的,就是这位伊莎贝拉公主了。她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个性坚毅果敢,是个相当有魄力的女性,以至于晚年她被称为“法兰西母狼”。而在西方历史上,伊莎贝拉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王后,她的事迹曾屡屡改编成各种文学作品。
伊莎贝拉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个性坚毅果敢,富有魄力,晚年她被称为“法兰西母狼”。
当时,英、法两国因领土争端长期不和。到爱德华一世时,这种矛盾更加激化,双方各自心怀鬼胎,一心要吞并对方的领土。有趣的是,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英国大主教的鼓动下,极力撮合两国王室的政治联姻。几经讨价还价,才决定了伊萨贝拉和爱德华二世的婚姻。
1308年,当爱德华一世去世一年后,16岁的伊萨贝拉远嫁英国,成为这个国家的王后。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竟是个同性恋者。尽管他们在1312年还有了一个儿子——后来的爱德华三世,但爱德华二世更多的时间是和他的男宠加维斯顿以及后来的迪斯潘塞尔父子呆在一起,而将如花似玉的王后冷落一旁,这使她大敢羞辱。
更让伊萨贝拉愤怒的是,当爱德华二世到苏格兰作战时,竟在男宠迪斯潘塞尔的怂恿下,弃伊萨贝拉于不顾,而自己则临阵脱逃。结果伊萨贝拉在苏格兰人的炮火下乔装打扮,带着几个宫廷保镖和侍从官狼狈地逃回英国。而此时她却发现,爱德华二世居然在王宫里与迪斯潘塞尔等人狂欢。被激怒的伊萨贝拉于是强烈要求丈夫驱逐迪斯潘塞尔,但没过几天,爱德华二世又悄悄将其接回。当她为此与爱德华二世争吵时,没想到后者竟一怒之下没收了她的财产,每天只给她一个英镑。至此,伊萨贝拉对爱德华二世彻底绝望了。
国王恐怖的惨叫
1325年,已对爱德华二世忍无可忍的伊莎贝拉带着儿子回到自己的娘家法国,以躲避丈夫的冷落和侮辱。巧合的是,她在法国遇到了爱德华二世的死对头——莫蒂默。后者在反对爱德华二世的斗争中失败,并被囚禁在伦敦塔,不过他在1324年成功逃脱,也来到了法国。这二人相遇后,很快就擦出了火花,成为了情人。
不久,王后与人偷情的事传回了英国。尽管爱德华二世并不喜欢妻子,但同样不能容忍她与自己的对手暗渡陈仓。于是愤怒的他向法国国王——伊莎贝拉的兄弟查理四世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要求他将伊莎贝拉遣返回英国,并对莫蒂默予以严惩。不料一向看不惯他的查理四世立即不客气地回信称,伊莎贝拉是自己的姐姐,只要她不主动走,他就不会驱逐她。更何况,查理四世还试图借助姐姐的号召力收复历史上被英国占领的土地。
再到后来,伊莎贝拉决定主动离开法国,自己组建一支军队打回英国去。临走之前,查理四世资助了她一大笔金钱。随后,伊莎贝拉来到荷兰的表妹家,她的表妹夫是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在那里,她以自己儿子爱德华三世和威廉女儿菲尔帕联姻的形式,获得了一支战斗精良的雇佣军。
1326年9月,伊莎贝拉与他的情人莫蒂默一起,并携带着儿子爱德华三世,在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登陆。听到这一消息,国内支持她的贵族们里应外合,纷纷起兵支持,结果伊莎贝拉军队几乎没有遭到抵抗就开进了伦敦。面对背叛自己的王后,爱德华二世和自己的男宠迪斯潘塞尔赶紧发兵抵抗,并悬赏伊萨贝拉的人头,但他们毕竟已是众叛亲离,最终不得不节节败退。1327年,陷入重重包围的国王和他的情人双双就擒。
接下来,伊莎贝拉以胜利者的姿态,开始对她的敌人进行处置了。由于深恨迪斯潘塞尔父子,她下令对二人施以各种可怕的酷刑,然后将他们处死,连他们的整个家族都无一幸免。
伊莎贝拉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她的敌人使用了各种可怕的酷刑。据说在行刑时,爱德华二世国王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传遍了监狱城堡内外,久久回荡在田野的上空,使闻者无不毛骨悚然。
至于爱德华二世,先是被监禁起来。没多久,伊莎贝拉召集了爱德华二世时代最后一次议会,并逼迫爱德华二世参加。据说在议会上,这位性格懦弱的国王竟泣不成声地宣布退位,将王位传给只有14岁的儿子爱德华三世。由于过分伤感,他几乎当场晕倒,然后便被关进伯克利城堡的地牢里。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爱德华二世的悲剧似乎才刚刚开始。
在爱德华三世即位后,英国的朝政自然掌握在了伊萨贝拉和她的情人莫蒂默手中。或许是对自己的同性恋丈夫太过愤恨,或许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伊萨贝拉并不满足于仅仅囚禁爱德华二世,而是决定斩草除根。
1327年9月,即政变发生几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正当孤苦伶仃的爱德华二世在监牢中唉声叹气时,突然有几名狱卒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他们面无表情地打量着曾经的国王,然后从身后拿出一根烧得通红的长长的铁叉。看到此情景,爱德华二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惊恐地睁大眼睛,对狱卒们大喊道:“你们要干什么?”话音未落,他就被死死按住。然后,令人恐怖的一幕发生了。只见狱卒们将那根烧红的铁叉,居然狠狠地插进爱德华二世的肛门中,使其腹腔烧焦、洞穿而毙命。而由于表面上并没有伤痕,所以死者好象是自然死亡的样子。据说在行刑时,爱德华二世国王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传遍了监狱城堡内外,久久回荡在田野的上空,使闻者无不毛骨悚然。一代君王,就以这样一种极为恐怖的方式被谋杀了。
当然,以上关于爱德华二世死亡过程的描述,也只是民间的一种传闻,许多历史学家对此是深表怀疑的。但不管怎么说,爱德华二世之死,几百年来依然是欧洲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爱德华三世的复仇
爱德华二世死亡之后,伊莎贝拉便掌握了英国大权。但她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对丈夫的残忍对待将在某一天遭到报应。而这种报应,正是来自她的儿子爱德华三世。
伊莎贝拉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对丈夫的残忍对待将在某一天遭到报应。而这种报应,正是来自她的儿子爱德华三世。
在早年,由于得不到父爱,又经常跟随母亲四处奔波,所以爱德华三世对伊莎贝拉几乎是言听计从。在从法国打回英国时,他也是义无返顾地支持母亲反对父王。但是在自己登上国王的宝座后,看到父亲的惨死,再看到母后及其情人莫蒂默大权独揽,爱德华三世的态度迅速变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爱德华二世一生窝囊懦弱,但他的儿子却与其截然不同。这位年轻的国王倒有点像他的祖父爱德华一世,可谓精明干练。
1328年一天深夜,爱德华三世率领亲信向母后及其情人发动了突然袭击。经过一番激战,他逮捕了莫蒂默,将母亲也关押起来。虽然伊萨贝拉曾绝望地向儿子求情以保住自己情人的性命,但莫蒂默还是被以判国罪处斩了。至于伊莎贝拉,则被关押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郁郁寡欢地死去。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爱德华三世毕竟还是深爱自己的母亲,也经常定期去看望她,使其尚能以英国王后的高贵身份安享晚年。
从历史长远影响来看,爱德华三世的即位,还导致了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这就是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开始拉开了序幕。
就在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加佩王朝绝嗣。这时,爱德华三世便提出,自己作为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法国人本来就对英国充满戒心,自然不会接受这一建议。经过一番商议,法国人最终选举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任,从而开创了瓦卢瓦王朝。这一事件,也就为双方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又过了几年,英法两国又围绕着领土纠纷展开了纷争。原来早在1259年,双方曾缔结《巴黎条约》,规定英王可作为法王的封臣领有阿奎丹。但在此后,英国人认为阿奎丹是从先祖继承的财产,而法王则希望从加强集权的角度,将这块封地收归法兰西。到伊莎贝拉远嫁英国时,法王又被迫将诺曼底和安茹作为陪嫁,使英王的地盘进一步扩大。当爱德华亲政后,仍以其母亲健在为由将这些领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决心对这些地区实行完全的司法权。为此,他写信给爱德华三世,希望他主动交还诺曼底、安茹以及阿奎丹,但是强硬的爱德华三世却自己诺曼底公爵继承人的身份和自己母亲的陪嫁为理由,断然拒绝了法王的请求,并在回信中向法国宣战。于是,一场将持续上百年的战争就此打响了。而后来的历史证明,英法百年战争,不仅对交战两国产生了一系列后果,即使对整个西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爱德华三世在外交上的强硬态势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