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英国历史 > 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非我族类 2017-06-01
\

英国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要从英国都铎王朝最著名的国王亨利八世说起,其导火索就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由此掀开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而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将改革进行了深入。但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绝对不仅于此,它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引发的。
  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是国王,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
  自从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人开始了潜心发展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历程,特别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这一王朝最著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和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他们两位的统治时代正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代,而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
  从历史上来看,英格兰从来没有像德意志那样,深深卷入欧洲和教皇政治的旋涡,因而不像德意志人那样对腐败的罗马教会抱有强烈的道德义愤和民族仇恨。重现实、重实际的精神性格使英格兰人不比德意志人那般热衷于内心的信仰或体验。所以,当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时,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受新教影响,主要是受加尔文教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西班牙阿拉贡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凯瑟琳,她成为亨利八世的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但只有女儿玛丽·都铎一个长大成人。亨利八世很为王位继承人伤神,于是,向罗马教皇提出与凯瑟琳离婚。教皇慑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压力,拒绝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结果,愤怒的亨利八世便开始了对抗教廷的活动。当时的欧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反教皇的情绪已经颇为普遍。亨利八世决定利用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加强自己的统治。
  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衰落和腐朽
  一直以来,罗马教皇不只在宗教领域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主教任免权,而且干涉英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内的事情,引起了上至国王下至人民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在英国国内,天主教会长期以来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罗马教廷聚敛了巨额的财富,到16世纪时,“教会每年总收入和拥有的地产数量均占全国总收入和地产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年经济收入超过当时欧洲各国国王之总和”,罗马教会不仅在宗教上享受许多特权、豁免权,还涉足俗事,拥有司法等各种特权;政治上,教廷有自己的行政机构、监狱和军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教会国家”,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教皇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干涉各国的俗事,“动辄废黜世俗国王,甚至将其国土转赠他人”;思想上,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为压制不同意见或新思想,设立异端宗教裁判所。在教会内部,许多教会人士等同于一般封建主,他们不履行宗教职责,甚至违反教规结婚,圣职买卖普遍流行,神职人员腐化愚昧,神父酗酒、打猎、赌博,逛妓院是极为普遍的事。“教皇的腐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在政治上日益反动,神职人员在生活上堕落腐化,教会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求改革天主教会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首先,在教会内部出现“信仰复兴运动”;其次,教会也遭到了世俗世界的攻击。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社会逐渐形成,社会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各阶层在利益对立的前提下展开了激烈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会。中世纪的反封建斗争“必然就是对教会的攻击”。
  英吉利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吉利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奠定了民族基础,提供了改革的推动力。
  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动荡,英国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百年战争激发了英格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人民明白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国家的稳定及太平的生活,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
  早在1362年时,国家就通过法令,规定英语为法庭用语。15世纪末时,英语已经“作为标准的书面语被政府文件的改革者所采用”。到16世纪,英语已经代替法语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用语。在此基础上,英吉利民族文学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日益发展,“地方经济正在向各具特色、互相依存的方向发展”。这种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中古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大同性被破坏无余。到亨利八世时期,英吉利民族已形成,更加强了人民的民族意识。而罗马教廷通过英国教会对人民经济上的长期盘剥使得人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他们迫切希望推翻教皇的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英吉利民族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相伴的。民族国家是此时西欧典型的国家形式。政治上的同一性和文化上的同质性让15世纪末的英国跨入了民族国家的行列。最初的民族国家存在于君主制的形式之下。民族的形成及民族国家的确立对宗教改革起到了强大了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因为民族国家反对任何外来剥削压迫;它支持王权,拥护国王制定的独立自主的政策;民族主义还震慑了英国国内的反对派,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改革的阻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宗教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切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经济条件的变化中去寻找”。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就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及乡绅阶层期望宗教改革,他们要求摆脱罗马教廷及英国教会政治上的干涉,夺得教会的财富,以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14世纪英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在城乡迅速发展,中小地主、商人、骑士和富有农民构成的乡绅阶层跟资产阶级一起成为王权的依靠力量。15世纪末后,资产阶级和乡绅阶层的经济实力继续增强,与国王的合作关系日益巩固的同时,他们和罗马教皇及英国教会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剧。
  经济上,资产阶级和乡绅阶层强烈要求瓜分教产,扩大圈地规模,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以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正是由于英国教会对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及财富的占有阻碍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进程,抑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教会的矛盾日益突出。罗马教廷对英国商业贸易和海外扩张方面的掣肘也使得新兴资产阶级渴望宗教改革。15世纪末,英国通过《航海条例》限制外商对英国贸易的垄断,而罗马教皇却为意大利商人在英国的贸易利益向英国施加压力。在海外扩张之中,英国也受到了教皇支持的西班牙的限制。
  从阶级属性方面看,推翻罗马教皇及天主教会在英国的统治是资产阶级的近期目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跟封建生产关系是根本对立的。16世纪起,资产阶级的发展同封建制度的继续存在已经不相容了。但此时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彻底推翻强大的封建制度,他们只好利用王权为依靠,逐渐的进行反封建的斗争,而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生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