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英国历史 > 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的意义

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的意义

非我族类 2017-06-01
\

英国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之前,王权被置于教权之下,深受罗马教廷制约的亨利八世就连离婚都没有办法自主选择。而宗教改革之后,国王有了更多的权力,客观上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英国宗教改革在英国历史上意义不凡,本文将对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原先的教权是罗马教会所有,八世离婚都要得到教会的许可,深受教会的制约。为了摆脱罗马教会的桎梏,八世进行了宗教改革,设立由国王作为最高教主的英国国教,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掣肘。将最高教权由罗马转移到国王手中,国王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使得教权成为了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
  英国宗教改革是封建性质的宗教改革。但是客观上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后来在英国进行的清教运动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的意义
  一、英国王权的巩固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
  从6世纪开始,英国就有了基督教。基督教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给人心灵上一个寄托。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就是人死后可以进人天堂。统治阶级也愿意利用这个工具巩固自身统治,所以基督教就很容易在英国流传下来。笔者首先从王权巩固开始谈论,其次再说王权巩固在宗教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英国封建王权是从诺曼王朝(1066年)开始的,但当时英国是教权至尊,王权从属于教权。英国王权的巩固,要从都铎王朝说起。玫瑰战争结束以后,英国贵族们已经争斗得筋疲力尽,自相残杀使得封建贵族的大部分势力不复存在了,从而为英国专治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无政府状态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人民厌倦了战争,每个人都渴忘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485年,亨利七世建立了都铎王朝,结束了战乱,国家重新统一安定。之后,亨利七世为了加强王权,在不断努力着,而且采取了许多必要的措施。如通过婚姻手段把贵族们的力量联合起来,对反叛者进行镇压,不断打击各大封建割据势力。“正是这位作为都铎王朝开国元勋的国王,初步确立了英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所以在那个时代,王权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否认的。”王权的加强对英国紧接着的宗教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自从中世纪以来,整个欧洲都笼罩在罗马天主教的统治之中,教权大于王权,教皇甚至可以任免皇帝。而英国取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就必须要推翻教皇的统治,王权的强大恰恰可以与教皇的权力形成对立,最终架空罗马教皇,从而可以为宗教改革铺平道路。王权的最终强化是由亨利八世完成的。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及其积极意义
  16世纪30年代英国的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作为导火线而开始的。亨利的父亲起初并没有打算把王位传给亨利,他的哥哥阿瑟才是王位的真正继承人。而亨利本人从早年开始就是一个才华很出众的人,他的父亲给他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环境,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条件下亨利许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对意大利语、拉丁语、法语的学习,同时他也学习音乐、神学和体育。这些能力的发展都对亨利后来的执政和宗教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亨利实际上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者,为了表示对天主教的忠诚,他每天都要去做弥撒,常常去听布道会,同时他也是一名天主教的扞卫者。在当时的背景下,德国是受到罗马教廷压榨最严重的国家,新兴资产阶级与罗马天主教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最后矛盾激化,德国首先开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改革。改革的发起者是马丁·路德,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虔诚信仰,并不需要教士的监督和干预”。亨利由于抨击了路德的这种新教思想,受到了罗马教皇的嘉奖,被敕封为“罗马天主教卫士”。既然这位皇帝对天主教这么忠诚,那么对宗教进行改革是出于何种原因呢?这里实际上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罗马教皇控制着英国的政治、经济大权,教权大于王权。亨利八世的目的就是想要自己的王权独立于罗马教庭,实现国家的主权独立。
  至于亨利坐上英国王位的原因是由于其兄阿瑟早逝而引起。这时他父亲因为政治联姻的目的要求他娶大他五岁的嫂子凯瑟琳为妻,并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恩准。起初亨利还是很爱凯瑟琳的,可是遗憾的是:凯瑟琳没有给他生下一位男性继承人,而且生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只有一个叫玛丽的幸存了下来。这使得亨利心里很郁闷和懊恼。为了能够与凯瑟琳离婚,亨利让红衣主教沃尔西以教皇使节的身份为他主持离婚手续,证明他与凯瑟琳的婚姻非法,理由就是兄嫂在与其成婚之前已经和阿瑟同居过。按照圣经说法,兄弟不能娶兄嫂,否则有罪。矛盾冲突就是因为这场离婚案引起,因为凯瑟琳身份很特殊,她是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姑妈,而此时的教皇克莱芒七世是査理的阶下之囚,故而言之,教皇是坚决不敢答应亨利的请求了。1529年亨利听取了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建议:摧毁罗马教皇在英国的全部势力,由英国国王来做英国教会的统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基本是在“克伦威尔的参谋和影响”之下进行的。随后,亨利八世先后召开八次会议,经过讨论并且颁布了改革教会的法令。
  如1533年的《上诉法令》,基本内容为:“禁止英国教士和俗人上诉于罗马教廷,规定教士的诉讼案件最后应上诉于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法庭,与国王有关的诉讼案件归教士会议审理(实际上亨利的离婚案就是由该会议审理的)。”1534年的《教士首年薪俸法令》“禁止罗马罗马教皇在英国征收新主教就职后的首年收益,而且主教和大主教由国王来选任”。这次宗教改革在1534年颁布的《至尊法令》是所有法案中最重要的,该法令废除了封建罗马教皇的权利,确立了世俗皇帝亨利在政教两界的专治统治,其主要内容为英国国王是教会惟一的至高首脑,并宣称国王拥有一切权利去惩罚和镇压异端,革除教会的弊端,有权处理一切有关教会的事务。”在经济上,代表罗马天主教组织的修道院解散,教会的财产也同时被没收为国王所有。修道院财产相当一部分分配给了国王的宠臣和亲信们,造就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家,也同时促进了英国圈地运动的加强,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雇佣工人。国王的得力大臣克伦威尔实际上是带有资产阶级新教思想的改革家,他代表国王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在英国具有十分重要的转折意义。
  亨利在克伦威尔参谋之下实行的宗教改革在阶级成分以及生产关系上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首先,在阶级成分上,欧洲封建阶级主要包括代表罗马教廷的教皇和世俗界的国王。要发展资本主义就要消灭封建教皇和世俗的皇权,虽然英国国王也代表封建阶级,但是王权与教权争斗最终导致教权的消弱和消除,使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障碍少了。这就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了。其次,在生产关系上,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也起了推波助澜的效应。改革之前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亨利在宗教改革中解散了罗马天主教的修道院,把财产下分以后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加剧,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资本主义所需要的雇佣劳动者;王权的加强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完整,这一切都为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打下了基础。再次,虽然亨利是一个天主教的信仰者,但是作为都铎王朝的领导者,被玫瑰战争的危害吓怕了,害怕再次的战乱。在当时国内,亨利也是以和平为主导进行宗教改革的。亨利对于新教也没有严格地进行打压,他所建立的英国国教——安利甘教,既有天主教的特点也有某些新教的特点。这对于英国宗教改革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英国宗教改革的曲折史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自从亨利去世以后英国的宗教改革就开始进入了曲折的发展之中,先后经历了代表新教激进派的爱德华六世(主要由萨默塞特公爵和诺森伯兰公爵主持)期间的改革、血腥玛丽的罗马天主教复辟活动以及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这些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刺激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即使是玛丽时期的复辟活动也有积极意义(为激发资产阶级新教改革的革命创造了条件)。
  继亨利八世之后的都铎王朝的几个国王之中要属爱德华六世期间的改革最为激进了,这时期的改革主要倾向于新教。爱德华六世是亨利八世的第三个妻子简·西摩所生,继位时(1547年1月)不到10岁,由于幼小,所以由其舅舅萨默塞特公爵代为理政并进行宗教改革。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是一位比较激进的新教教徒,他的改革必然倾向于新教,他同情劳苦大众。他采取的第一条措施就是废除了亨利八世颁布的“六条款法案”,甚至与解读圣经的有关限制都被解除。新教徒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他的措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深得民心。“在萨默塞特主政时期,绞架闲置,刽子手的刀斧从未因宗教犯罪而被使用过。”萨默塞特的新教观点决定了他所采取的措施。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他否定了有关炼狱的迷信说,通过教会财产世俗化来消弱教会在经济领域的力量。国库之漏洞也确实有所填补。然而,在改革中,各个刚刚兴起的乡绅贵族却从中获得巨大利润,所以经济持久稳定的目标仍未达到。”同时又由于他“冒犯了新兴的中产阶级商人和乡绅的利益”,引起他们不满。这就为萨默塞特的失败种下了一个因。虽然说他在1552年2月被其反对者处决了,但他的倒台并没有使英国的宗教改革逆转。在他之后,诺森伯兰开始了更加激进的新教改革,如1533年6月12日颁布的《四十二条新纲》,其内容规定“英国国教在教义方面反对中世纪落后迷信天主教的教条'而且也规定教士婚姻的合法性。这对于以后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爱德华时期的改革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具有进步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宗教改革,这段时间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在人的思想领域还是在生产关系的发展上都起着举足轻重、承上启下的作用。自从1553年7月6日,爱德华六世去世以后血腥玛丽”开始在英国执政。玛丽是罗马天主教的虔诚信仰者,她是亨利八世与凯瑟琳所生。由于个人的宗教信仰问题,玛丽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在宗教改革上主要试图复辟罗马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开始玛丽的政策还是比较宽容的,后来由于惧怕众人的反对,开始对新教势力进行镇压并对新教教徒进行残酷的迫害。凡是反对天主教在英国统治地位的人,都会被杀害。天主教仪式重新被恢复,“300多名新教徒被送上了火刑架,其中包括那位曾经为她父亲主持了离婚决议式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这可谓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一个曲折。学术界对玛丽的功过问题看法多数倾向于消极方面,笔者认为她的宗教政策虽然是历史的倒退,但是她的这种倒行逆施却激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种子的萌芽,从而间接的给后来的清教革命提供了时机。
  玛丽的反进步主义宗教政策必然阻力重重,终究以失败收尾。1558年11月17日玛丽去世之后,伊丽莎白一世上台,执政初始,她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矛盾不可避免,调和其中的矛盾成为女王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矛盾,伊丽莎白一世采取了宽容的宗教政策,兼容新教和天主教的共存(激进的天主教分子还是打压的),以避免内战。这奠定了英国国教的特色。虽然这些政策暂时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但是危机仍然存在,随着时间的持续,不满之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英国的清教主义在进一步的萌芽之中逐渐发展起来。因为伊丽莎白没有后裔,所以在其1603年去世以后,他的表兄弟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做了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从此斯图亚特王朝就开始了。詹姆斯一世宣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并行使类似神权的权利。”他痛恨所有派别的清教徒,想要把清教徒赶出英国,这样他必然会激怒英国的新教教士。1625年詹姆斯去世以后,査理一世继承了皇位,成为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二个皇帝,他的封建高压统治更加不得民心。他下令征收船税,并因此与中产阶级成了对立面。除此之外他允许人们在星期日娱乐,并因此与清教徒发生严重冲突。这就为清教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下面笔者就着重谈论一下从清教革命的爆发以及失败,最终促发光荣革命的发生,从而完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过程。可以说,没清教革命的发展与失败就不会引发光荣革命的结果。通过这一点就可以看出17世纪清教革命的发展历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转折意义。查理一世的暴政激怒了清教徒们。1640年,国王与国会的矛盾激化,两方的冲突巳经不可避免。1642年内战爆发,1649年结束。国会的的成员大多数是清教的教徒(也有长老会的成员)。最后国王失败被俘,国会领导者奥利弗·克伦威尔取胜,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克伦威尔作为护国主从此统治了英国,但是支持者很少,王党和国教徒们都反对他。他的议会成员之间常常争吵不休,激进派的不多。这引起中下层人民的不满,反抗之声不断出现。就在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后,他的儿子也没有当多久的护国主就被推下了台。克伦威尔的一些—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失败也是注定的,他的政权变相地成为“新的君主制度”,仍然存在封建专治。后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登上王位,这就预示着清教革命的失败。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清教革命失败了,但是却为“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创造了条件,而且给其铺平了发展的道路。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的重大胜利。威廉和其妻子玛丽(詹姆斯二世的长女,由于是皇室血统,所以皇室家族与资产阶级集团都可以接受)被议会拥戴而继承王位,成为了英国新的国王。但从此之后英国王权被议会所限制,国家的行政、司法等均要通过议会来决定。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议会制终于在英国建立了起来。1689年初英国议会的上议院和下议院召开了会议,提出了权利宣言,内容为人民应享有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人民应享有选举议会议员的自由等等。”这次革命的胜利为英国以后成为日不落帝国提供了开端。
  总之,英国宗教改革对英国社会的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以王权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走的是中庸之道,而且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英国国教既有天主教的成分又有新教的成分,避免了宗教分歧的内战。王权与教权的统一又促进了英国在国家主权上的独立性,罗马教皇对英国的封建统治被架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英国宗教改革在整个都铎王朝的发展曲折史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也是很大的,因为它激发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火花,促发了光荣革命以及后来的带有民主色彩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促进了英国历史的正向发展。进入17世纪以后英国的清教革命的失败为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光容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从此为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时机。正如雅各布所说:“宗教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为重要的纽带,国家与宗教结合而形成的权力确实能促成大业,能够实现远大目标。”综上所述,英国宗教改革的发展过程一步步地为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使资本主义最终得以快速发展。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