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英国历史 > 真实的莎士比亚:迷恋贵族生活 还曾放高利贷

真实的莎士比亚:迷恋贵族生活 还曾放高利贷

山南慕北 2016-05-20
\
  在文坛上,莎士比亚有着重要地位,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那么在生活中,莎士比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莎士比亚迷恋贵族生活
  几个世纪前,一位牧师手持鹅毛管笔,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教区的登记簿上写道:“约翰·莎士比亚的儿子于1564年4月26日受洗”。这个孩子后来被命名为“威廉·莎士比亚”。小时候,威尔家境比较富裕,父亲约翰是位皮套商,兼做羊毛生意,曾担任镇长一职,在当地属于公众人物。可他一辈子签名都只会做记号,妻子玛丽也是一样。因此,他们对长子威尔寄予了很大期望,在其7岁时,便将他送进镇里的“国王新学堂”学拉丁语。在当时,拉丁语是文化和教养的象征,也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在学校里,老师让学生们用拉丁语演出戏剧,威尔因而从小就有机会学习表演。
  镇上常有剧团造访,上演许多传统剧目,尤其是规劝人的道德剧,主题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有时候,演员们还扮演抽象的“人类”、“青春”或“恶行”,这种象征手法在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得到借鉴,如《亨利四世》中穿着绘满舌头长袍的“谣言”,《冬天的故事》中拿着一个沙漏的“时间”。而在他的许多剧作中,代表邪恶的那一方总是受到惩罚,罪有应得。在传统的节庆日里,人们可以肆意喧闹,男女老少都跑到树林里整夜玩乐。这些深深扎根于英国中部的民间风俗,将高尚和粗野美妙地融为一体,对莎士比亚的想象力可谓影响深远,他的许多剧作中都留下了这些痕迹。如《仲夏夜之梦》中,恋人们就相会于雅典的树林。
  有两件事情极有可能对年少的威尔产生过不小的影响。11岁时,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曾在大批随从的簇拥下巡行到英国中部。那宏大的场面,那种王者驾临时的群情激奋,让他一生都迷恋于王者的超凡魅力,以至于他写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想象国王、贵族、绅士的生活,沉醉在对特权的甜蜜期待中。在他快满13岁时,家道开始中落。复兴之梦毕生萦绕着莎士比亚,他在剧中一再表现出对收复失去的财产、头衔和身份的强烈渴望。不过,莎士比亚没有因上不成牛津、剑桥而受挫,家庭的变故反而使他较早获得了生存能力。由于从小就帮父亲打点自家的生意,如制作手套,收购羊毛,使得手套、皮革、羊毛等意象后来在他的剧作中频繁出现。罗密欧渴望成为朱丽叶戴的那只手套这种强烈的爱情表达,给观众的印象极深。
  莎士比亚放高利贷
  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它探求的是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具有极大的社会讽刺性。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后来也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挣更多的钱成了他最关心的事。莎士比亚不仅交易房地产,甚至还从事起了一项副业——充当放贷者。他像《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以很高的利益回报专向遭遇经济困难的朋友和熟人放贷,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后来,莎士比亚经常将那些还不起债的借钱人送上法庭,莎士比亚还曾和那些“赖债者”频频打官司。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