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英国历史 > 漫谈英国诗坛泰斗弥尔顿

漫谈英国诗坛泰斗弥尔顿

彼岸花开 2016-04-28
弥尔顿

弥尔顿
   十七世纪的英国诗坛,才俊辈出,群星璀璨;其中一颗明星格外耀眼,那就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政论家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生活的时代,是近代欧洲文明序幕徐徐拉开的时代。他是诗人、学者,同时,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者。在新旧思想的搏斗中,弥尔顿是冲锋陷阵的斗士,即使双目失明,成了残疾,仍然为捍卫英国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笔耕不辍,并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顿当中写出了《失乐园》和《力士参孙》等不朽的诗篇。诗人雪莱说:“弥尔顿巍然独立,照耀着不配受他照耀的时代。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用在弥尔顿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1608年,弥尔顿出生在伦敦,家境富裕,父亲是公证人、文书兼高利贷者,有相当的艺术修养,特别是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且有作品传世。弥尔顿幼年开蒙读书,12岁入圣保罗学校,5年后进入剑桥基督学院。此时的弥尔顿已经精通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并开始用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写诗,显露出非凡的语言和文学天才。
  弥尔顿的剑桥的生活并不快乐:他因容貌俊美举止文雅被戏称为“The Lady of Christ's”;与指导教师争吵而至于拳脚相向被开除一个学期。当时的大学,培养学生的方向不外乎法律、医学和神学,但弥尔顿天生不是一个平庸的文人,他不愿意接受父亲和校长的安排,进入国教会当牧师,而是选择隐居乡间,要把文学、历史各门学问以及各种艺术融为一炉,做一个练达的通才。 六年的闭关自修,有如达摩面壁,老君炼丹,光阴流转间,弥尔顿已经成为一位博览群书,学究天人的大学者。他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代传统,又发扬了希伯来、基督教的中世传统,更将文艺复兴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二十几岁的弥尔顿,已经在英国诗坛领有一席之地。
  弥尔顿写这首诗的时候,距莎士比亚辞世刚刚过去了十四年。一位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能率先如此评价差不多是同时代的诗人,足见其审美眼光和文学修养之高。
  1638年,弥尔顿赴欧洲大陆游历,主要是访问意大利的罗马、弗洛伦萨和那不勒斯等名城古刹。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拉丁文诗歌和意大利文诗歌,与当地的诗人和音乐家诗文唱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弥尔顿的拉丁文诗歌在英国反响平平,但在意大利却备受推崇,因而声名鹊起。正当弥尔顿计划去西西里和希腊旅行时,忽然传来了英国革命爆发的消息,于是,他收拾行囊,返回英国,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当中。他说:“…是英国内战的不幸消息将我召回…我认为当我的同胞在为自由而战的时候,我却在外国悠游是可耻的行为”   一回到英国,弥尔顿就用手中的笔为维护民众的自由开始了战斗。他写了大量雄辩的文章,抨击主教制度,捍卫出版自由;担任克伦威尔政府的外文秘书(Secretary for Foreign Tongues), 为英国人民处死查里一世的行动辩护,与欧洲大陆的保皇派进行激烈的笔战,卒至劳累过度,双目失明。而他的政治宿敌,当时欧洲最富盛名的学者沙尔马修,也因与弥尔顿辩论,搜肠刮肚,气急交加,终至一命呜呼。有人说,这一场笔仗打得如此激烈,竟忙瞎了弥尔顿,气死了沙尔马修。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受到通缉,一度下狱。后经朋友搭救才逃得性命,一腔孤愤,泻之于诗,写出了史诗《失乐园》和希腊式悲剧《力士参孙》。
  弥尔顿出生在清教徒家庭,却成长为一个人文主义诗人。在他身上既有清教徒的严肃,又有人文主义的优雅,二者结合,产生了雄迈俊美的弥尔顿体(Miltonic)。  无论弥尔顿的本意如何,《失乐园》第一、二卷中的撒旦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其宏伟的气势,坚韧的毅力,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之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形象之一。
  一提起弥尔顿,读者往往会想起一个豪迈的弥尔顿,刚毅的弥尔顿,其实,在豪迈和刚毅的背后还有一个甜蜜的弥尔顿,温柔的弥尔顿:  弥尔顿和他的《失乐园》对英国文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William Black, P.B.Shelley, Alexander Pope, John Keats, Lord Byron, 甚至英国现代作家、《指环王》的作者J.R.R.Tolkien都受到了弥尔顿风格、体裁或观点的影响。
  弥尔顿受到后世的推崇,不仅是因为他的诗文,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为人民的自由斗争和献身的精神。他用雄辩的文字,代表英国民众发出呐喊: “Give me the liberty to know, to utter, and to argue freely according to conscience, above all liberties.” (在所有的自由之上,给我知情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和凭借自己的良心去辩论的自由!) 比弥尔顿晚生了一个半世纪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一生都将弥尔顿当作自己的导师和学习的榜样。  在这首十四行诗作中,华兹华斯诗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英国比作一潭死水。他认为英国人精神空虚,自私麻木。他怀念弥尔顿的革命时代,希望弥尔顿能够再回到英国人当中,唤醒英国民众,使英国人能像法国人那样进行轰轰烈烈的斗争。他赞美弥尔顿的灵魂像远在天边的明星;弥尔顿的声音像海洋一样壮阔;弥尔顿的人格像万里无云的天空,庄严而自在。弥尔顿有纯洁高尚的志向,却能为了大众去做最卑微的工作。
  1674年11月8日,这位诗坛泰斗在睡眠中与世长辞。
关键词: 弥尔顿 诗坛 泰斗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