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日本元帅府是什么意思 名列日本元帅府的条件有哪些
名列日本元帅府是什么意思
严格来说,“名列元帅府”并不等于授予了一个叫“元帅”的军衔。当陆、海军大将名列元帅府时,其军衔称谓改成“元帅陆军大将”和“元帅海军大将”,而不是“陆军元帅”或“海军元帅”。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当然,我们还是通称为“元帅”。
名列日本元帅府的条件有哪些
作为陆海军的最高荣誉,名列元帅府的条件最初定的十分严格。只有陆相、陆军参谋总长和陆军教育总监(“陆军三长官”)都出任过的陆军大将和海相、海军军令部总长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三长官”)都出任过的海军大将,才够格名列元帅府。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条件显然太苛刻,能当遍三长官的大将实在太稀有(近80年来陆海军中合计只有上原勇作、杉山元、永野修身三人做到了);实际上别说是三长官,就是连当上两个的都少有;而且皇族不能出任陆相、海相这样的“人臣”,如果真要讲究三长官,那恐怕皇族大将们一个也进不了元帅府。
事实上,早期的几位元帅(从1898年第一名山县有朋到1915年的川村景明),他们能够名列元帅府基本全靠的是战功。比如日俄战争时的五个军长(黑木为桢、奥保巩、乃木希典、野津道贯和川村景明)以及大山岩的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其中就有奥保、野津和川村三人后来都成为了元帅(而且川村三长官中一个都没担任过);要不是黑木本人推辞了元帅头衔,而儿玉又死得太早,这两位肯定会被荣升为元帅的(至于乃木这位被yy出来的“军神”,进不了元帅府自然是活该)。
自大正时代开始,只要是资深的现役大将,只要能当上三长官之中的两个,一般成为元帅都没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当上陆军参谋总长或海军军令部总长(这两个职务都是是天皇的“幕僚长”,在陆、海军中最大,是两军的最高实权首脑)。一般出任者都是大将(前者从大山岩开始,后者从东乡平八郎开始,就都是大将出任)。我们观察后来的元帅大部分都当过“天皇的幕僚长”,而且有的元帅在三长官如奥保巩、长谷川好道等只当过这一职务,可见其重要性。相较而言,陆相、海相和陆军教育总监、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这四个职务就是中将也可以出任,显然级别要低一点。但像铃木贯太郎,既当过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又当过军令部总长,后来却直接成为预备役大将,估计是当时(1920年代)太平无事所致(无功不受禄……)。而昭和时代初期的武藤信义可能算个例外,三长官里只当了教育总监和参谋次长(只能算“半个”),也不具有显赫的战“攻”,但由于上原勇作和皇道派的强力支持而名列元帅府。伏见宫贞爱亲王和梨本宫守正王则算另一个例外,他们俩别说三长官,就连军职也只是当到师团长之类的……这两位皇族能够名列元帅府,其原因自然不言而喻。陆军中的元帅全部是生前晋升的,海军中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死后追赠的,而且有很多有实力的人物(如桦山资纪、山本权兵卫、斋藤实等)都没有被晋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军中封元帅可以说是“宁缺毋滥”的,在海军中做过两个长官的大将要比陆军中做过两个长官的多太多了,如果封元帅的条件仅仅是“当上两个长官就能封”,那估计元帅府就该被撑爆了。至于山本、斋藤没被封的原因自然是退伍的时间过早,而像米内光政、丰田副武等人没被封的原因很明显是还没等受封日本就投降了。
一般来说,陆、海军大将要退役时才会名列元帅府。元帅既是天皇的军事顾问,同时也是军事参议院当然参议官,也要召开不定期的元帅会议,对军队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例如山县有朋、上原勇作、东乡平八郎、伏见宫博恭王之类,在军中都形成了派阀。元帅们一般坐镇中央(比如给天皇当“幕僚长”)而不直接指挥作战,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山岩在名列元帅府之后就出任过“满洲军总司令”(日俄战争时)。到了太平洋战争时,由于战场规模极大,方面军之上还设立了“总军”,因此也出现了以元帅直接指挥部队的例子(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第一总军总司令杉山元,,第二总军总司令畑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