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儒学思想
非我族类 2018-03-05
一、儒学对明治维新时期文学影响概论
在中国,儒学又叫做“儒家思想”,儒家中思想成就最高的就属孔子,都尊崇孔子为老师,孔子推崇“仁”,在儒家学说当中“仁”字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中国,儒家文化也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最广泛的精神信仰。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时,就以“六经”为主要的思想核心,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最早起源。儒学传入日本是在公元三世纪中后期,在公元五世纪左右,受到了当时日本天皇的邀请,王仁将《论语》与《千字文》带入日本,而这两本著作就成为了当时日本社会了解和学习儒学思想的启蒙书籍。从那时就已经对日本的文学就有了影响,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和典籍中都能发现儒学的影子。虽然,在明治维新时期儒学受到了批判与抵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文学者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会有儒学因子的存在,在这些文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夏目漱石,本文就以夏目漱石为中心来展开讨论,主要论述了儒学中的“文以载道”、忠君爱国以及等价身份制度、克己忍让等观念在明治时期文学中的体现。
二、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中的儒学因子
夏目漱石出生于1867年,在1916年去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他的文学作品风格迥异,文笔独特,文学作品的体裁也别具一格,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由于他早年时期就受到了东方传统思想的深远影响,汉语文化研究上造诣颇深,对儒学的理解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具有较高的儒学文化修养。在他求学时期曾经到英国留学,也受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脑袋中同时存在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他的作品题材与思想的重要来源都是两种文化碰撞的结果,他是靠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这两条腿走路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浓厚的儒学思想,也存在着西方文化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是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文学因子。以下内容主要论述了夏目漱石的人生观和文艺观。
夏目漱石于1867年2月9日在江户(现东京)出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上小学开始就对汉语文学中的儒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毕业之后,在他十五岁时,就读于汉学私塾学校――二松学社,一心一意研究汉学,那时他已经对汉学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认为,汉语的美妙是无与伦比的。他就读的“二松学社”是模仿中国古代私塾教育体制而建立的一所私塾学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潜心研究汉学,根据日本文艺评论家濑沼茂树对史料研究可知,二松学社所用的教科书几乎全部是在平安朝以后直至江户时代的汉文书籍,有经书、历史、文学等类型,包含了中国古代各类经典著作。夏目漱石就在这所私塾学校里学习研究了《淮南子》、《史记》、《孟子》等经典典籍,这为他后来学习儒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夏目漱石在他正值青春年少时就受到了儒学思想的熏陶,潜心学习汉文典籍,这也对他以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了深远的影响。在夏目漱石的《文学论》中儒学因子就很浓厚,这部作品也是他儒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对《文学论》的研究就能了解夏目漱石作为学者和作家的重要理论思想,也是他作品中中药的里程碑。《文学论》这部作品思想独特,有创意,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夏目漱石的现实批判精神以及他那不断探索进取的无畏精神,是夏目漱石的重要思想之一,如果是对夏目漱石思想的研究,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由于他在求学后期曾到英国留学,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也很深刻,也学到了许多西方核心思想,所以在《文学论》的框架结构和理论构建上也用到了西方哲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理论,但是这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理论还是源于儒家思想,尊崇儒家道义,“仁”的思想,在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在这里我决定,将从根本上解释‘何谓文学’的问题。同时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在、兴隆和衰亡的。”这段话就很好的体现了他的儒学思想。在文中还包括了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有用之学”的重要文学思想――“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虽然在当时,儒学正受到了日本社会的抵制和批判,在日本文坛,也是“自然主义文学思想”甚嚣尘上,大部分学者都是主张没有理想的“平面描写”,认为不能讲理论思想和文学创作相结合,而那些对于人生最初理想和愿望的探求都是没有意义的,那时的日本文坛排斥幻想、道德、理想,只是一味的展现实际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面对世间万物的善恶美丑,对错是非都是漠然,不做与政治有关的文学,不讨论美学与哲学,也不去评判与批评。而这些自然主义思潮并没有影响到夏目漱石对儒学的追求与崇敬,并且逆流而上,将自己对儒学的思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来,他仍然在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并且对当时的自然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他注重对文学精神的追求,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并且主张文学是要与道德、理想相结合,没有道德理想文学就缺乏了内在精神,文学就会变得狭隘。他是现实主义批判家,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在探究现实社会,批判事实问题,剖析人生以及人以身俱来的使命,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前进。他的这些思想在他的另一部分《我是猫》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整部作品用了辛辣讽刺的语言来抨击社会现实,人们的趋炎附势、唯利是图、欺软怕硬,丧失道德人生观的种种恶行与阴暗面,都在他的笔下被毫无保留的揭示出来,让社会为之觉醒,而在这些讽刺语言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作为一名作家的强烈的孤独与悲哀,他借此来宣泄着自己对整个世态炎凉的愤懑与无奈,在《其后》等作品中也展现了他对当时日本政府盲目跟从欧洲改革经济与社会体制等举措的批判,也揭露了一些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生硬、缺少人情的伦理道德的残酷现实。《春分之后》、《行人》等作品展现的是学者面对当时社会和文坛的彷徨与无奈,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这些作品就好似他的自传。在《明暗》等作品中就揭露了人本性的利己主义。 虽然,夏目漱石是现实主义批判者,但是在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纯粹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浪漫主义,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既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但是也有对审美功能的追求,夏目漱石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儒学,心中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这是东方文学家的代表。
三、儒学思想在明治时期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夏目漱石的作品中都能体会到“文以载道”这一重要儒家思想,始终贯穿着他文学作品的始终。在明治时期也不仅仅是这位杰出的作家的作品中渗透着儒学思想,在其他许多的作家的作品中也有儒家思想的体现。在明治时期的初期,涌现了很多以政治纲领为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旨在宣传政治纲领,虽然那个时期日本社会在批判和排斥儒学,但是从这些启蒙小说和政治小说的实质看来,这确是儒学在日本社会和文学中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因为在这些小说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儒学中所提倡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以及儒学主张的重实用的文学观,在明治时期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儒学的影子,儒学思想在明治时期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语》在公元五世纪中期时就已经传入日本,所以《论语》等中国古典著作的核心思想在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这部小说中,就主要是以《论语》中的儒家思想为基础理论源泉而创作的,来批判与揭示了明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并且,夏目漱石在这部小说中层数十次提到了《论语》,以及在《门》中,里面的主人公与他的妻子都是以《论语》的伦理道德为准则来标准自己的言行。
第二,儒家思想中“修身养性”和“忍”的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例如,田山花袋是当时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虽然,自然文学是一种不谈理想与政治和社会的文学思潮,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仍然能够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他的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都是具有一种依赖性和忍让性的。又例如,子啊小说《乡村教师》中的主人公家境贫寒,处于社会的底层,他心存仁厚,将自己心爱人的东西不惜送人,为了保护友情而葬送了自己的爱情,最后在自己的无限悲痛中伤心绝望,在疾病中孤独死去,他这种逆来顺受,向命运屈服的性格就具有浓烈的儒家思想,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也存在着一种讽刺的意味。
第三,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制度的观念在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在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突出了严格遵循等级制度的观念。从明治维新开始,为了巩固天皇的统治与地位,就借助恢复儒学,最主要的是其中等级观念,来驾驭整个社会,维护秩序。在明治时期所颁布的各种发政策条例中,就渗透着儒学的等级思想。以至于,那时的社会都笼罩在强烈的等级制度的阴影之下。
四、结束语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政府就不断地开放国门,吸纳西方的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制度,“西学”的趋势势不可挡,不但与传统的日本文化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而且,与中国的儒家思想也碰撞出了火花,夏目漱石的作品就是很好的诠释。西方国家的浪漫主义与自由平等,受到了当时日本学者的推崇,日本作家开始排斥儒学,所以,在大多数反对入学的作品中就能发现许多个性鲜明、反对儒学的人物形象。即使儒学不再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理论,但是对其影响依旧存在,并且将持续下去。以上内容主要论述了儒学的“文以载道”、等级制度、克己忍让等思想对明治时期文学作品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日本在运用儒学时也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给日本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但是,在当时日本社会盲目欧洲化时,儒学也为其提供了使之走向健康道路的一种参考,一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随着儒学思想不断地传入日本,儒学因子就一直在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向了近现代化的征程。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儒家学说在日本受到了抵制并遭到了批判,然而,儒家学说并没有因此而从日本的历史舞台退出,仍然在不断影响者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并且将继续影响下去。
作者简介:沙利(1993-)女,彝族,贵州省毕节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日语。
关键词: 明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