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上的明治时代人物:福泽谕吉、新渡户稻造、夏目漱石及樋口一叶
非我族类 2018-03-05
谁能登上日元钞票的票面?也许反应大概非天皇的尊贵莫属了,其实。现在流通的日元是1984年和2004年两次改版后的货币,面值为10000、5000、1000三种。1984年日元纸币上风行的多是政治人物:圣德太子、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岩仓具视(日本飞鸟,公元600-710的政治家)等,尔后日元上出现的更多是思想文化界的卓越身影。1000元面值的由细菌学家野口英世取代了84年版的文学家夏目漱石;5000元更开风气之先,女作家樋口一叶日本钱币上出现的位女性,代替思想家新渡户稻造登上了舞台;不变的是思想家福泽谕吉,继续在10000元日币上独领 。
除此之外,日本在世纪之交的千禧年还单独发行了2000元面值的钞票,但数量十分稀少,不易见到。正面图案为冲绳县首里区的一处名胜:守礼门。冲绳的一座象征性建筑。当年八国首脑会谈就在冲绳举行,发行2000元日钞也有纪念之意。纸币背面左侧图案为日学瑰宝《源氏物语》场景,右下侧为《源氏物语》的作者女作家紫式部的肖像。说来,1984年日元上活跃的多为在教育、科学、文化界为日本做出过贡献的人,将军,也天皇。
福泽谕吉:一生平民的启蒙思想家
日币两次改版,福泽谕吉都牢牢驻守在最大面额的钞票上,他在日本人心目地位。日本人有时将10000日元叫做“福泽谕吉”“谕吉”。加诸于福泽的头衔可谓如雷贯耳:“日明之父”、“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最大的启蒙思想家”……日本人他是日本得以发达的最的人物。但在人看来,他又极富争议:福泽谕吉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他毫不掩饰对人朝鲜人的歧视,晚年屡屡发表支持日本侵略扩张的言论,为他的论文范文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阴影。
福泽谕吉出生于1835年1月10日,是一位下层武士之子,刚满十八个月,父亲便因脑溢血撒手人世。家道艰难,母亲带着5个孩子由大阪迁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僻野之乡中津。福泽从小能说会道,天性活泼,家贫没法上学,他玩到十三、四岁才开始入村塾学习。上学很晚,但天资过人,很快就学业超群。福泽从小个性豁达而不喜拘束,他在自传里回忆,十二三岁时一天,无意踩过大哥积的一堆废纸,就被哥哥狠狠骂了一顿,理由是废纸上写有藩主“奥平大膳太夫”的名字,踩踏主君的名字有悖家臣之道。他心里却极为不服气。后来他甚至恶作剧地将神祠里供奉的石头偷偷换成捡的石头,当敲着大鼓到神祠对着“替身”敬酒、下拜时,福泽只愚蠢而可笑。他一生对门阀制度的反感、对威权的藐视,绝非偶然。
1844年荷兰军舰最先光临长崎,要求日本对外开放。1853年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四只军舰到达浦贺,用武力迫令幕府开港通商。近代日本的大门地被西方列强叩开。1854年,在的驱动下,福泽选择到长崎去学习兰学(即荷兰语言与文化),他刻苦勤奋,排除万难,4年后,25岁的福泽已在江户教授兰学的教师了。年,福泽到横滨考察观光,当时的横滨因1859年日本与美、英、法等列强签署的《修好通商条约》,而开埠的三港。一向对学问自视甚高的福泽,走遍街上角落所英文,而与别人交谈时语言更是一窍不通。这对他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数年来苦读兰学的努力尽付东流。
他猛然省悟,要迎合的潮流唯有学好英语。福泽迅速收拾心情,又开始废寝忘食学起英语来。1860年他机会随幕府的使节前往美国的旧金山,从美国带回来的礼品一部《韦伯斯特大辞典》。1861年,福泽结婚后作为翻译去了欧洲。这次旅行对他影响极大,他对于欧洲的种种社会问题:无论是医院、银行、议院的运作,还是政治方面诸如选举法的制定,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福泽在传记里写道,“每一项都费了很大的劲儿才能大致了解清楚。遇到复杂的原因,要费五天或者十天的功夫才能弄清楚,这就是此次赴欧的收获。”福泽是从精神上真正来理解近代资本主义的,这一点使得他与同时代思想家都区别开来,后者提倡的是“东洋道德,西洋艺术”,“艺术”指的仅是技术。
回国后他根据自己考察所得,立刻开始著书立说,宣传文明开化。他先后出版了日本启蒙思想的代表作《劝学篇》和《文明论概略》。1872年出版的《劝学篇》十七篇,在当时的日本几乎人手一本。一开篇便开宗明义:“天未在人之上造人,亦未在人之下造人。”这句话好比神启一般,给封建桎梏下的大多数日本人,带来无比的振奋。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维新政府聘请当时已成为著名洋学家的福泽谕吉出任官职,但被福泽一口拒绝,其后也屡次辞退任职,直到66岁去世,他的一生都是作为一个平民度过的,也从不接受任何阶位勋章的授予。福泽不到政府入职,并不代表他不关心政治,更不代表政治不关心他。从1862年到1873年间,他是日本攘夷派最想谋杀的一位名人。致使福泽夜间出门格外小心,旅行往往用化名,甚至当他修建新宅时,不得不在壁橱下特意挖开一个洞,以便危急时刻能从那儿逃出去。
除了著书立说,福泽的精力大多放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他从1858年开始在江户购地开办自己的私塾,取名“兰学塾”,这就是以后享誉世界的庆应大学的前身,也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福泽从1863年开始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经营私塾教授西学上。1868年江户因政府军与上野的的幕府军队发生战争,而陷入混乱的状态,市内的一切公共游艺场所全都收市,居民也纷纷避难。而福泽在遥闻炮声的情况下,依然从容地讲授美国威氏的经济学,一时传为佳话。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位前半生作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福泽,晚年时终将对西方文明的崇拜,日益褊狭发展为盲目的民族主义,甚至陷入了鼓吹侵略战争的沼泽。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了《脱亚论》,称日本虽居于亚洲的东边,但国民之精神已脱离亚洲的陋习,日本应该远离“恶友”中国与朝鲜,加入文明的欧洲。著名的“脱亚入欧”论就此发端。
等到甲午战争前夕,福泽谕吉的扩张主义思想达到了鼎盛阶段,他直言不讳:转移国内矛盾的常用手段,就是煽动与外国的对立与战争。年近花甲的他“精神大振,连日上班”,在自己于1882年创办的报纸《时事新报》上不停撰写社论,宣扬甲午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他要求明治政府出兵朝鲜,哪怕日本4000万国民全部牺牲,也必须取得战争的胜利。他甚至还劝说天皇御驾亲征。这种狂热的劲头让人瞠目。福泽谕吉于1901年因脑溢血离世,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建议日本政府应乘八国联军侵华之机,大举占领中国领土。他的“脱亚入欧”的理论,因其在日本民众中享有精神导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日本民众的心理,至今仍经久不衰,“现今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的总根源”可追溯于此。
新渡户稻造:让武士道走向世界
1984年版的5000纸币上人物是新渡户稻造。对国人来说,新渡户稻造也许并不陌生,他的小册子代表作《武士道》是与《菊与刀》齐名的长销书,并列为“研究日本的必读之书”。新渡户稻造1862年出生于传统的武士之家,早年就读于札幌农学校时,在学校美国人教师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洗礼。
新渡户从农校毕业后报考了东京帝国大学,在这次面试上他说出自己奋斗一生的理想:“老师,我是要当太平洋之桥的。我要将西洋思想传到东洋,将东洋思想传到西洋!”新渡户稻造曾担任过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女子大学校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晚年时还曾出任过国际联盟事务次长,成为当时日本少有的国际主义人士。
新渡户对于武士道的理解,在自己小时候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体验。他的叔父太田时敏可谓是一位“最后的武士”。明治维新时,南部藩不顺从新政府,抗拒官军。站到新政府一边的势力拿反对派的首领开刀,命他叔父执刀砍掉首领的脑袋,太田对故旧下不了手,只好乔装成商人逃到东京,他把当时10岁大的新渡户收为养子。这件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新渡户一回想小时候,“决忘不了藩镇交给敌人之手的日子,我们有一种无法忍受的屈辱感”。二十多年后,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于是用英文写就《武士道》一书作为介绍,他在扉页将此书专门献给教他“敬重过去并仰慕武士德行”的叔父。
新渡户比照西欧的骑士道从日本历史中归纳出武士道:“武士道正如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东西。”他将武士道精神概括为佛教、神道、儒教的混合体,但除了“刀乃武士之魂”之外,义、勇、仁、礼、诚……内容基本代表了儒教的精神。新渡户对“武士道”盛赞之余,也指出武士道致使日本人欠缺深邃的哲学,感情用事,妄自尊大。他甚至预言,武士道已来日无多。
此书于1899年问世后即风行一时,在日本和外国都造成很大的影响,7年后新渡户又写了一篇题为《平民道》的随笔,其中写道:“武士道是日本国民道德的根底。武士道必须平民化。随着教育的进步,以战为事的贵族武士逝去,和平的平民将站到前面。”新渡户晚年又总结武士道“其根本应该是知耻,重廉耻。”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上升扩张时期,特意指明武士道的核心是“耻”,而不是“忠”,也有其背后的深意。而最终他对武士道的阐释,这种“日本固有的精神”,在二战中终被军国主义分子利用,成为他们精神的号召、杀人的工具。新渡户晚年曾在报纸上发表了著名的言论:“亡我日本的是共产党和军阀”,为军政府及右翼所不容,几次逃脱亡命之灾。1933年他客死加拿大,终年71岁。有人说他生在太平洋以西,死在太平洋以东,极富象征意义。而8年后,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日美宣战――他的“太平洋之桥梁”的理想随之梦碎。
夏目漱石:登上日元的第一个作家
出现在1984年版日元1000元面额上的人物夏目漱石,也是第一个登上钞票的作家。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作品选入中小学的教材,几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夏目漱石出生于1867年2月9日,与新渡户稻造算是同代人,但他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却与前述两人的热情大为迥异。他对自己置身的时代“充满了不信任和不安”,在他看来简直一团糟。
夏目漱石38岁时发表了其最知名的作品《我是猫》,既于厌世的沉沦中拯救了自己,也开一时文坛的风气之先。他秉持现实主义风格,借一只拟人化的猫的眼睛来冷眼旁观世事,妙语连珠,嬉笑怒骂,批判了日本由资本主义化而带来的“金钱万能”的世态。在这只猫眼看来,从它的主人知识分子珍野苦沙弥到他的朋友,到资产者金田,没有一个是好的,“愤怒的漱石”之名由此而来。夏目漱石位列鲁迅最喜爱的作家行列,可见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也表现出文学家与政治家眼光的不同之处。
樋口一叶:日元上的位女性
当2004年樋口一叶的形象登上5000元票值的日元时,也许不少人会感到诧异吧,樋口一叶的文学成就明显不及同行夏目漱石,而女性难登票面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原因――不利于防伪。因为女性脸庞清秀干净少有皱纹,相形之下,男人尤其是老年男性的脸不仅皱纹较多,还因有的人生着胡子或是戴眼镜,用图案线条来表现就非常丰富。从造币的角度考虑,线条越繁多复杂对防伪越有利。最后还是日本财务省的发言人对此作了个总结:“我们从来都是以政治家为中心的,在货币上更是如此,但如果从更广泛的领域去考虑,科学、文学、男女平等对我们同样重要。”
回顾樋口一叶短短24年的生命,这个因贫病交加而过早陨落的女作家,肖像竟然上了钞票,更像是一种辛酸难言的反讽。樋口一叶1872年5月2日生于东京。15岁时长兄因病去世,17岁时父亲经商失败后气恼交加,一病而逝;二哥和全家断绝了关系,继而未婚夫变心毁约,整个家庭雪上加霜。一时之间,还是少女的一叶不得不出面支撑寡母弱妹的三口之家,她鼓足勇气:“不管好歹,过着瞧吧!这座架在尘世中的独木桥!”
18岁时,一叶的同窗女友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所得稿费十分惊人,这件事给一叶很大的启发,她于是立志成为小说家。1891年,19岁的樋口一叶经人介绍,投入旧派大众作家半井桃水门下,开始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翌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暗樱》,登上文坛。一叶与老师半井日久生情,但这段师生恋受到她曾经的大家闺秀们的冷嘲热讽,最后戛然而止。失去半井的帮忙,一叶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贫穷折磨着她,使她无法安顿下来专心写作,而她又不愿迎合市场写一些小市民趣味的东西。樋口一叶在日记里写道:“文学是绝不能拿它来糊口的,要写文章应该不受任何约束,纵情发挥自己的情感和趣味。”
1893年,她一度搬到了贫民区,并开了一间杂货铺企图养活全家,然而经营不善,不久就倒闭了。但在贫民区生活的九个月内,樋口一叶对下层民众的困苦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对可怜无告的妓女们的命运产生了深切同情,她的写作也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前讲究修饰浓妆艳抹的词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简洁有力的肺腑之言。22岁的一叶重返文坛。尽管为了糊口,她也曾抛却女人的矜持,周旋于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但从1894年12月开始到1896年1月,一叶写出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等一系列佳作,一时轰动文坛,后世称之为“一叶的奇迹十四月”。出名后,她仍倍感孤独:“在访问我的人们之中,十之八九只是喜欢对方是个妇女,为了好奇而来的……”长年的困苦生活和凋谢的爱情使得她身心交瘁,1896年11月23日,樋口一叶因肺结核夺走了生命,年仅24岁。
樋口一叶的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萧红,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贫困潦倒,一样的英年早逝。樋口一叶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日本资本主义急剧发展的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带来了阶级的剧烈分化,产生了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樋口一叶的作品擅长白描,她高超而又冷静的叙述接近一种真正的“零度叙述”。也得益于此,一叶创作时期非常短暂,但留下了若干篇深刻反映明治时期下层社会悲惨生活的作品,如同一幅世相风俗的写真。这也是百年之后,重读樋口一叶仍感到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青梅竹马》大概是樋口一叶小说中最受赞扬的一篇。鲁迅和周作人曾翻译合编了一部日本小说选,收入了《青梅竹马》,这可能是樋口一叶中文版的首次露面。作家余华为它写过非常煽情的一句话:“樋口一叶毫无疑问可以进入十九世纪最伟大女作家之列,她的《青梅竹马》是我读到的最优美的爱情篇章,她深入人心的叙述有着阳光的温暖和夜晚的凉爽。”爱情是这位女作家最拿手的主题,“我是为了抚慰世间女性们的病苦和失望而降生到这个世上的。”樋口一叶代表了明治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有着“明治紫式部”之称。而她如同流星般滑过的短暂一生,更让人唏嘘怅惘,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她能享有登上5000元日币的殊荣吧。
新版1000元面值上的人物是日本国宝级细菌学家、生物学家野口英世。他最大的成就是在蛇毒与梅毒的研究上取得的医学突破,他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1927年,野口英世第二次赴非洲研究黄热病,不幸感染上病毒,1928年5月21日去世时仅52岁。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从新旧两版各面值的日元来看,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所有的人物都曾活跃在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舞台,可见日本人对明治时代所抱有的情结。在他们看来,孕育了现代日本文明雏形的明治维新,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的象征。
TIPS
日元(日文:円)于1871年制定,由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发行。日元的印制水平较高,特别在造纸方面,采用日本特有的物产“三亚皮浆”为原料,纸张坚韧而有特殊光泽,面额越大颜色越深。目前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100日元兑7.57元人民币。日元硬币则分为500、100、50、10、5、1元的面值,背面图案分别对应为:桐树花叶、樱花、菊花、京都平等院风凰堂、稻穗 、杜若。据说五元日币有“结缘”之意,日本风俗中它还能用来传情达意:将一个五元放在袋子里送给对方,表示对其有意但“爱在心口难开”。
关键词: 明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