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征韩论的正式提出是在1873年发生在政府内部的一场关于对朝政策的争论上。日本征韩论的提出是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前者指的是
丰臣秀吉的2次侵朝的失败,后者是指的是日本社会当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
征韩论简介
征韩论(日本语:せいかんろん)是日本明治时期,当时的日本政府高官西乡隆盛等人提出的出征朝鲜,用武力打开朝鲜大门的政治主张,并为在军事现代化改革中失去特权的旧武士牟取生计,解决国内不断严重的失业问题。
1873年刚刚经过明治维新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有名的关于对朝鲜政策的争论。以急进派军人板桓退助、江藤新平、西乡隆盛等人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或主张立即出兵侵略朝鲜。或先礼后兵,向朝鲜派驻大使,如朝鲜无礼则举兵席卷朝鲜全国。此议遭到主
张先整顿内政、暂缓对外兴兵的缓进派岩仓具视、
大久保利通等人的反对和压制。
征韩论的提出背景
在日本国内,丰臣秀吉两次侵朝的失败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耻辱”,日本武士阶层时刻以“征韩”、“复仇”为己任。
1857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此后,日本国内一批革新势力开始致力于推翻幕府统治,在日本建立新秩序,使日本富强。维新先驱吉田松荫曾这样勾画成为强国后日本的国际战略:“现在要加紧军备,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封立诸侯……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一如古时强盛之时。北则割据中国东北的领土,南则掠取中国台湾及菲律宾群岛。”
明治政权建立之初,在几项内外政策上发生失误,国内暴动不断。同时,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社会购买力有限等诸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日本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日本政府大力整伤军备,准备对外侵略扩张。希望借发动对朝鲜的战争转嫁国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