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代的雕刻艺术和文房雅玩
非我族类 2018-02-06
日本的雕刻艺术在世界上颇具名气,虽然雕刻艺术在日本历史悠久,但明治时代依然是这一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除此之外,明治时代的文房雅玩设计也精致非凡,非常具有日本传统的审美风格。
明治时代的雕刻艺术
日本自古以来便有着各式各样的彫刻职人,其中包含了佛雕为业的佛师,以根付、印笼、烟草入制作为主的根付师,生产玩偶的人形师,宫社佛坛装修的宫雕师等等,但雕刻与近代美术教育接轨则始于明治9年(1876)11月开课的工部美术学校,明治新政府招聘了明治5年(1872)在意大利米兰全国美术展览会得到最高赏的拉古萨(Vincenzo Ragusa 1841 - 1927)来日担任工部美术学校的雕刻塑造学教师。自此雕塑一词在日本成为美术分野的新名词,拉古萨也成为日本近代雕塑的启蒙者,明治20年(1887)东京美术学校成立,明治22年(1889)正式开课,雕刻传承便由竹内久一、高村光云、石川光明筝教授主持。
日本的牙雕最早可追溯到奈良朝(708一781),在正仓院御物中出现了牙笏、栉、横笛、尺八等器物,另有以先染后彫的拨镂技法完成的尺、琴拨等实用道具,但后来却况寂了数百年,直到镰仓时代(1182一1333),日本与中国明朝的贸易活动又将象牙输入日本,渐浙的象牙制品再次在茶道(茶杓、茶入牙盖)、文房(笔、笔刀)、绘画(挂轴轴头)等普遍被使用,尤其明治以降,西方世界对于日本或中国题材的雕刻兴趣大增,加上日本相对低廉的工资,作品水平却不亚于具备长久牙雕历史但价格昂贵的欧洲牙雕,日本的牙雕于是在西方市场加速崛起。明治10年(1877)开办的第一回内国劝业博览会、明治20年代开始的东京彫工会竞技会、明治40年(1907)东京美术学校在彫刻科中成立了牙雕部等都是推升这股牙雕热潮的主要力量。
明治时代的文房雅玩
时光,让岁月沉淀,也让内心丰盈。文房雅玩的选择与布置,能折射出文人的生活情调与审美趣味,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匠师的工艺水准和创作追求。传统手工艺人追求跨越时代潮流。匠心独运的创意设计,在文人书房中的文趣书画、茶道器皿得以淋漓展现。
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人与生俱来的对固有传统文化的自重心理使然,即使在受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人仍能执着坚守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一腔孤勇,内心保持着对原有传统文化的认同,呈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发展轨迹。
日本的传统以柔软的方式对新的文明予以包容和接纳,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有选择性地吸收融合中国和西方特色文化内涵,将之细腻的融入日本传统文化本体。
日本明治时代的文房雅玩,在外部形态上,既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色的元素,又有能反映具体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元素,融入了大量写意、抽象等艺术技法;在意境内涵中,体现出文人所追求的静寂、恬淡与清雅的精神境界。
手艺即守艺,打动人心不需要繁复浮夸,浓浓的生活况味便足以让人心动不已。明治手工艺人以精湛细腻的技艺,给每件器玩都赋予了浓重的生活气息,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画中仙,而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创造的灵感。
一件件看似样式简单、朴实无华的茶具器皿得以流传至今,仍受到众多茶道爱好者的追求热捧,是手工艺人坚守传统手工技艺,在日常生活中沥尽心血寻求发展创新,在道阻且长的守艺征途上踽踽独行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 明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