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日本历史 > 室町时代战争:室町时代日本的士兵武器战术情况

室町时代战争:室町时代日本的士兵武器战术情况

非我族类 2017-09-30
\

 
  室町时代可以说是日本战争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室町时代战争之所以会有很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日本和蒙古的战斗。击败蒙古远征军队之后,日本人学习到了大陆的作战方式,并将其运用到日本本土的战场之上。那么,室町时代日本的战争是怎样的?日本士兵、武器以及战术都有哪些改进呢?
  1、足轻所起的作用大大加强
  到15世纪末为止,足轻在战场上已经不再是完全的鼠辈,但大名及其家臣招募他们的方式却与先前没有什么两样。只有战争爆发时才会从农民之间招募足轻,战争结束后足轻便会自行散去,而除了弓箭以外,足轻们的武器依然要自行解决。
  16世纪之后,足轻们的武器种类也不再像原先那样只是杂乱的农具或简易兵器,而是开始使用相对统一的武器,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名甚至还会为他们配发统一的武器和盔甲,使足轻可以按照所使用武器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组织和训练。这样一来,虽然大名仍会要求自己的武士家臣提供相应数量的足轻,但招募这些足轻的武士本人却不再亲自率领足轻作战了,取而代之的是将足轻交给专门的指挥官指挥。在经过训练之后,利用统一战术作战的足轻在战场上甚至能够比武士部队更具威力,再加上其庞大的数量,使日本的战场终于开始被足轻统治。
  因各大名之间的领地、财力不同,足轻部队的结构也有着很大差别。以甲斐国的武田氏为例,按照《甲阳军鉴》记载,武田信玄时期的武田军中每30名足轻设置一名足轻小头,由足轻中挑选出的能力较强者担任。而一名职位更高的足轻组头则指挥五名小头,其单位被称为“组”,组头通常由武士担任。在通常情况下,一名足轻小头和足轻组头所指挥的部队会采用单一武器,以便在战场上统一行动,但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弓箭和火绳枪混编的情况。此外在组头之上,还会拥有直接听命于大名或部队指挥官侍大将的足轻大将,这些人通常由中等武士担任,分别指挥数个组。
  2、步兵弓箭齐射战术
  在那之前,武士是依靠骑射来射杀特定目标的,足轻的作用只是为其提供一定掩护。日本人在博多海滩上见识了蒙古步兵弓箭齐射的威力后,很快便学会了这一战术。不过这一工作并不由武士担任,而是被交给了数量庞大的足轻,使后者也成为了战场上重要的一员。1348年高师直指挥部队向南朝发动进攻时,佐佐木道誉率领的2000名战斗人员中便拥有800名足轻弓箭手。
  3、骑兵集体冲击战术
  骑马武士开始学习蒙古重骑兵使用的冲击战术,使用长枪等白刃战武器以相对密集的队列向对方发动冲锋。对于此时军队秩序仍然比较差的步兵而言,这种冲锋往往是致命的。
  不过,由于日本马体型较小,奔跑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冲击力并不像欧洲重骑兵那样可怕。如果战况有所要求,骑马武士们也会下马步行战斗,因此这些骑马武士事实上更类似于欧洲中世纪时的骑马步兵(即龙骑兵),和欧洲的胸甲骑兵有很大区别。
  4、足轻学会组成长矛方阵
  到日本进入16世纪之后,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骑兵冲击性战术越来越多地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步兵在想抵抗骑兵的冲击,长矛方阵自古都是一个有效的战术,这种战术关键就是要拥有更好的秩序和纪律,这就使大名们必须更长时间地将一部分足轻们留在自己身边进行训练,以便他们适应更为紧密的队形和更为复杂的战术,这也导致一些大名手中出现了小规模的常备足轻部队。失去土地的浪人、农民以及大领主手中的富余劳动力则为这些小规模常备部队提供了兵源。
  作为步兵部队的核心,使用长枪或长矛的足轻在一支军队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能够达到70%以上。早期足轻使用的长矛相对较短,通常不足3米,而战斗方式也更接近于个人性决斗。但从1530年开始,足轻使用的长矛在长度上逐渐增加至4米以上,而各地大名也开始组建与欧洲类似的长矛方阵,但纵深并不像欧洲一样多达8排甚至16排,通常只有3至5排,只有织田信长似乎曾在姊川会战中使用过多达13排的纵深。在战场上,长矛方阵不但能防守,在进攻上也很有威力,在白刃战中面对散乱的军队有着很大的优势,只要能够保持正面完整,其如同刺猬一般的正面便有着极强冲击力,只有依靠火力或另一个方阵才能在正面将其击败。
  5、没有马的武士的作战方式
  在平安时期,武士都有自己的马,而到了室町幕府时期,武士也发生了分化,低级武士买不起马了,他们也被编成了统一的作战部队,但并不会像足轻一样紧密协同作战。步行武士们仍然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他们会凭借个人能力寻找机会斩杀对方身份地位较高的武士。因此在足轻手中的长矛长度越来越长同时,武士却仍在使用长度较短,更便于进行个人打斗的枪。
  虽然步行武士在装备和盔甲方面无疑要算是重步兵,但作战方式却是轻步兵式的。相反,足轻虽然在盔甲方面要算是轻步兵,但战斗方式却更接近重步兵。
  不过也正因为武士们即使解散行列也依然拥有较强的战斗力,因此在追击敌军时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任务在欧洲一般为轻骑兵完成,总而言之,日本在整体战略战术上,相比欧亚大陆还是较为简陋。
  日本武士使用的长枪与欧洲骑士所用的长矛完全不同,其前端并非一个简单的尖锥,而是一种双刃枪头,同时其使用方法也与欧式长矛并不相同,除刺击以外,也可以砍杀对方,但制造成本却要远高于欧洲长矛。
  除长枪以外,日本所有武士依然会在腰间佩戴赫赫有名的武士刀作为武士身份的象征。不过由于武士刀刃部较薄,很难对身着甲胄的敌人造成太大伤害,而是更适合用来攻击人体的血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古剑术训练的精髓便是如何在搏斗中抓住对方甲胄的缝隙,将武士刀刺入其中),因此在战场上很少成为首选武器,往往只作为自卫或备用武器使用。
  6、铁炮(火绳枪)的应用
  在战国时期,对战场秩序产生了最大影响的无疑便是铁炮即火绳枪的引进。自1543年一艘葡萄牙落难船只将铁炮带到了萨摩之后,当地的大名岛津氏立刻认清了其具有的巨大威力,并开始大规模仿制这种武器,第二年就将其投入到了战场之上。在此之后,铁炮开始被日本各地大名普遍采用。这些武器被统一配发给足轻,逐渐取代了长弓在投射武器中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普通足轻使用的铁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00米至400米,但实际有效射程则在50米至80米以内。在这一距离内,铁炮发射的弹丸可以击穿1毫米厚的钢板,而战国早期武士们穿戴的盔甲“具足”通常使用0.8毫米钢板制造,很容易被火绳枪击穿。这同时也意味着,即使是一位身无分文的足轻、农民,当他得到一支铁炮之后,也可以击毙身着厚重盔甲的武士甚至大名。这不仅加强了足轻在战场上的主力地位,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过火器在日本并没有像在西方那样带来民主的萌芽,而是使足轻在后来的德川江户幕府时代被列为了正式的低级武士。
  由于有着巨大的威力,铁炮的装备数量也自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1575年的长筱会战中,即使是整个日本最重视火器的大名之一,织田信长的3万人中也只有3500名铁炮足轻。但到了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岛津义弘率领的一万人中便拥有1500支铁炮,装备比例提高了将近30%(在丰臣氏和后来江户时代的军队中这个比例还要更高很多)。随着装备数量的增加以及运用经验的积累,在一部分大名的军队中也发展出了齐射战术。织田信长更是首先推行了小规模的三排横队,利用三排枪手轮流齐射的方式来弥补铁炮装填速度较慢的缺陷。要知道,这一战术在欧洲直到18世纪才会出现,在那之前,欧洲平原上仍然盛行着纵深在6至10排以上的长矛/火绳枪混合方阵,并不容易发扬火力。
  可是以此时铁炮的可靠性而言,一支部队若装备了太多铁炮,其局限也会变得无法克服,而这就使投射部队和长矛部队的混编变得普遍起来。与西班牙方阵那种将火绳枪兵部署在长矛兵四周的方式不同,在日本通常是以组为单位采用与罗马军团早期阵型相似的方式交错部署在长矛部队前方,当对方接近时,铁炮组便会从长矛组之间的空隙中后退到长矛兵保护之下。这种布置方法虽然在冲击力上要比完整的方阵有所差距,但在阵型的弹性上却要算是最好的,对于日本崎岖不平的地形也完全可以适宜。有时使用投射武器的足轻也会被部署在长矛兵的两翼,中央的部队仍会组成一个完整的方阵。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