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种继暗杀事件真相如何:恒武天皇为让儿子登基冤枉同母弟

延历三年(784年),桓武天皇决定迁都。大概想利用迁都一事,重新构筑自己的政治势力。毕竟朝廷内仍有许多不满藤原百川派做法的明阀大臣。
翌年六月,桓武天皇命藤原种继负责建造长冈京,且命大伴家持到东北地方当镇守府将军。美其名曰镇守府将军,事实上是流放。当时东北地方是虾夷地,而所谓“虾夷”,指的是“化外之民”,不服从中央朝廷政立、独立自主的诸多部落。让六十七岁的大伴家持到这种地方,无疑是死路一条。果不其然,大伴家持因操劳过度,八月末过世。
一个月后的九月二十三日夜晚,藤原种继在巡视长冈京工事现场时,黑暗处飞来两支箭,射穿胸部,落马。第二天,四十九岁的种继也过世了。
桓武天皇失去宠臣,勃然大怒。凶手很快便抓到了,经过拷问,得知暗杀主谋者是大伴家持与早良亲王集团。事件发生后第五天,早良亲王就被幽禁在长冈京内的乙训寺。当然,这完全是冤罪,大部分后世学者均异口同声认为桓武天皇假借种继暗杀事件,在朝廷内进行了一场整肃活动,彻底排除了反对党。
早良亲王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绝食了十天左右。但同胞哥哥依然做下了流放淡路岛的判决。护送途中,早良亲王因过度衰弱,于淀川高濑桥畔饮恨而终。桓武天皇接到弟弟断气的报告后,漠然不动,不肯收回诏令,早良亲王的尸体就那样被运到淡路岛,以罪人身份,草草埋葬。
一个多月过后,安殿亲王登上了皇太子宝座,成为天皇后继者。
平城天皇继位之后召回了被父亲恒武天皇放逐的藤原药子,此时藤原药子因有平城天皇做其后盾,召其兄藤原仲成一起入宫干预政事。而也是在这时候,《续日本纪》里删除的藤原种继被暗杀事件的记录又再次重现。这是因为藤原药子是藤原种继之女,目的是为了显示早良亲王被废除太子及平城天皇皇位继承的正当性。
后来由嵯峨天皇再次删除了这个事件的记录,藤原种继其实并非早良亲王所暗杀。事实是,桓武天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默认了藤原式家等政治势力对早良亲王的政治迫害,判处早良亲王流放之刑,早良亲王一时激愤,在流放途中,绝食抗议而死。桓武天皇之后有了愧疚之心,命令在《续日本纪》中删除了关于藤原种继暗杀事件的记录,并追尊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