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日本历史 > 奈良时代的艺术:文学、乐舞、建筑、绘画以及雕刻

奈良时代的艺术:文学、乐舞、建筑、绘画以及雕刻

非我族类 2017-08-17
\

奈良时代
  奈良时代的艺术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从文学到乐舞,从绘画到建筑、雕刻,日本人都有所成就。当时的日本和中国的隋唐、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以及新罗都有交往,而艺术方面也深受这些地方文化艺术的影响。
  文学
  和歌和汉诗
  奈良文学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和歌《万叶集》和汉诗《怀风藻》。和歌与汉诗相对,和歌指日本的民族歌谣,汉诗指从中国传入的诗体。

  完成于奈良末期的《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和歌集,共20集,收录了4~8世纪间的长歌、短歌、旋头歌4516首,据说其编者是大伴家持。《万叶集》中的文字均用汉字标音,即“万叶假名”,标志着日本假名文字的草创。集中收录和歌的作者既有天皇、贵族、僧侣和文人,也有农民、士兵和民间歌人等。内容主要吟咏爱情、劳动、自然景物,也有神话传说等。
  751年编成的《怀风藻》是日本人创作的第一部汉诗集,一卷,编纂者不详。共收录了天智朝至圣武朝64位诗人的120首汉文诗。诗风受中国六朝诗及唐初王勃、骆宾王等的影响颇深。全集除7首七言诗外,其余100多首均为五言诗。作者有皇族、朝臣和僧侣等,如大友皇子、大津皇子、文武天皇、长屋王、藤原不比等父子、丹广成、淡海三船、石上宅嗣等人。其内容主要表现宫廷的饮宴、仪礼等公事性活动,为天皇歌功颂德。
  传记和小说
  在奈良文学中,还有一些值得鉴赏的传记与小说。传记如淡海三船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思托的《延历僧录》,小说如无名氏的《蒲岛子传》等,在日本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唐大和上东征传》又称《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鉴真和上东征传》,淡海三船所著,于779(宝龟十)年成书。记述了鉴真应日僧容睿、普照等邀请东渡,几经挫折到达日本,传布律宗,于东大寺设戒坛,建唐招提寺等经过。
  《延历僧录》为鉴真的弟子思托所著,于788(延历七)年成书,其立传不限于僧侣,涉及帝王、皇后、官吏、居士等。
  《蒲岛子传》成书早于《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汉文小说。它用和式古汉语写成,其题材与文体样式,皆类似于中国唐代的“传奇”。
  音乐和舞蹈
  在飞鸟时代时,日本就已从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地传入了仗乐,仗乐其实是源于中国之踏歌。到了奈良时代,唐乐、渤海乐、林邑乐等大陆乐舞又东传入日本,乃成为流行的音乐。在天武、持统两位天皇时设置了专门的乐官,雅乐寮乐官的设置对日本以后的歌舞、音乐发展有很大影响。据《大宝律令》的规定,在治部省设雅乐寮,雅乐寮设有头、助、允、大允、属,四个等级的官员,并分派专门的歌人乐师学习各种音乐、舞蹈,以在宴会或宗教仪式上进行表演。
  直到平安初期,来自大陆的乐舞被称为“雅曲、正儛”,而传统的乐舞则叫做“杂乐”。当时在日本的宫廷内不仅表演传统的乐舞,还融合表现各种外来的乐舞,歌人乐师们演奏各种乐器,穿着华丽的服装表演各种乐舞。在天平胜宝三年(753年),日本宫廷又模仿唐制,为女踏歌、女乐设置内教坊,而当时为了配合特技与魔术表演而演奏的散乐亦相当盛行,并成为之后猿乐的雏型。
  奈良时代,外来的乐舞和日本民族的传统乐舞并存,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大宝年间,朝廷设立雅乐寮,掌管“文武雅曲正舞”。雅乐寮下设和乐、唐乐、三韩乐和伎乐,和乐占绝对优势。随着遣唐使的往返,唐代盛行的乐舞大举东传,到了天平年间,唐乐跃居首位。
  当时传入日本的唐乐有壹越调、平调、双调、黄钟调和般涉调等。曲目有《秦王破阵乐》、《太平乐》、《万岁乐》、《兰陵王》、《柳花苑》、《喜春乐》等一百多种。
  大批乐器亦在此时传入日本,主要有琴、瑟、筝、五弦琵琶、尺八、笙、排箫、竽、鼓等。其中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正仓院。
  唐代的音乐理论随着《乐书要录》等著作的东传和音乐家的交流,也传入日本。
  建筑
  奈良时代的建筑,受隋唐时代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平城京的建设和佛寺的建造上。

  平城京的面积虽然只有长安城的四分之一,但如前所述,其结构与长安城极为相似。
  佛寺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也非常接近唐朝寺院,如正殿都在寺院的中心位置,正殿前有中门,中门前有对称的一对塔。在鉴真的设计下修建的唐招提寺,尤其受到了唐式建筑的影响,明显体现出唐朝风格。
  此外,住宅建筑也有向唐学习的趋势。如724(神龟元)年太政官上奏,为了显示京城的壮丽,凡五位以上官员的府邸和殷实庶民的住房都要把原来的板屋草舍翻改成瓦舍,并涂以赤白之色。
  绘画和雕刻
  奈良时代的绘画作品主要有佛画、反映世俗的风俗画、山水画,都受到唐绘画的极大影响。

  佛画强烈地体现着唐代的画风。如奈良法隆寺金堂内的壁画,在四个最大的壁画上画着四个天界的景象,在每一天界的中央是主佛法座,周围则画有众菩萨及四天王,上面画有宝盖,宝盖左右各有一个飞天。这样的题材和构图与敦煌壁画如出一辙。
  世俗题材的风俗画和山水画也很有水平,其中与贵族阶层生活相关的屏风画尤为突出。764(天平宝字八)年捐入东大寺的圣武天皇收藏品中,就有大量屏风画,这些屏风画中有风俗画《舞风屏风》、《子女画屏风》、《素画夜游屏风》、《鸟毛立女屏风》、《大唐勤城楼前观乐图屏风》、《古人宫殿屏风》等,山水画《山水屏风》、《古样山水画屏风》、《国图屏风》等。
  奈良时代的最出色的美术作品是佛像的制造,即所谓天平雕刻。当时的雕刻种类甚多,有泥塑、干漆、铜、银、金、石、砖、木等。前期以金铜造、脱干漆造为主,后期以木心干漆造和泥塑造为最胜。泥塑、干漆法都是直接吸收了唐代的技艺。
  天平雕刻的代表作是东大寺的卢舍那佛,该佛像高1.6丈,背后雕刻有864个小佛,雕刻技艺高超,是现存世界最高的铜铸佛像。
  此外,唐招提寺的佛像群亦是天平雕刻的杰出作品。
关键词: 奈良时代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