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日本历史 > 古坟时代填轮陶器的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

古坟时代填轮陶器的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

非我族类 2017-07-31
\

古坟时代填轮陶器
  日本古坟时代虽然以古坟为其标志,但在陶器方面的成就也很特殊,比如古坟的装饰物埴轮。根据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填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陶器,是用低于1000度的低温烧成的。在古坟时代的不同时期,它有着不同的作用。
  《日本书纪》垂仁天皇三十二年七月条记载了埴轮的来历: “三十二年秋七月,甲戌朔己卯,皇后日叶酢媛命薨。临葬有日焉,天皇诏群卿曰:‘从死之道,前知不可,今此行之葬,奈之为何?'于是野见宿弥进曰:‘夫君王陵墓,埋立生人,是不良也,岂得传后叶乎?愿今将议便事而奏之!'则造使者唤上出云国之部一百人,自领土部等,取埴以造作人、马及种种物形,献于天皇曰:‘自今以后,以是土物更易生人,树于陵墓,为后叶之法则。'天皇于是大喜之,诏野见宿弥曰:‘汝之便议寔洽朕心!'则其土物,始立于日叶酢媛命之墓。仍号是土物谓埴轮,亦名立物也。仍下令曰:‘自今以后,陵墓必树是土物,无伤人焉!'天皇厚赏野见宿弥之功,亦赐锻地,即任土部职,因改本姓谓土部臣,是土部连等主天皇丧葬之缘也。所谓野见宿弥,是土部连等之始祖也。”
  考古证据表明,弥生时代末期,以濑户内海为中心,已经可以制造特殊的大型土器了,北九州的一部分地区,还制作了石头的明器(石人、石马),而且估计木制的明器在全国各地都有制作,不过因为容易腐烂而难以留存下来,目前只在奈良县发现过木制明器。三世纪后半叶开始,以冈山县、大阪府、奈良县为中心,开始组织大量人力制作埴轮。而拥有烧成技术负责指导制作的,很可能就是来自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渡来人的子孙。
  对于埴轮的使用,比较合理的解释倒不是为了不再使用活人殉葬,虽然这符合统治者加强剥削的需要,但恐怕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为了在古坟前能有可供多次使用的祭祀用品。到古坟时代中后期,埴轮则起到了装饰坟墓的作用,使古坟更为壮观。
  埴轮虽然多种多样,但还是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象竹筒一样的圆筒埴轮和形状各异的形象埴轮,后者又可以细分为以当时武人、农夫和女子(巫女)等为模特的人物埴轮,刻画成鹿、野猪、马、狗等动物样子的动物埴轮,以及家、刀、椅子等工具模样的工具埴轮(即家形埴轮和器财埴轮)。仁德天皇陵,是全国最大的古坟,周围立有两万多个埴轮。可想而知,全国各地这么多古坟,埴轮的数量是何等巨大。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