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
当然有很多人会认为,日本的俳句相较于中国的唐诗宋词就是萤火之光之于皓月之名,但这样的比较还是不够准确。毕竟虽然二者都是诗,但俳谐和唐诗宋词都有彼此无法表达的内容和情趣。说到日本俳句不得不提日本的“俳圣”、江户时代乃至于日本史上最伟大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
江户时代(1603—1867),松尾芭蕉对俳谐进行革新,把俳谐变成真正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形式。通过俳谐表现汉诗、和歌、连歌等无法表现的美学情趣,创造出一种抒情诗般的俳谐美,并创立了使俳谐获得更高、更深层次的“风雅之道”的闲寂俳谐理论,从而使俳谐走上真正的艺术道路,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开创了俳谐的黄金时代。由于芭蕉对俳谐的贡献,所以他被日本人民尊为“俳圣”。
俳句作为世界上独特的短诗形式,表现日本人民在其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产生的心灵感受,已经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传统俳句始终坚持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为:十七音、切字(表示断句、咏叹或调整语调的助词、助动词等)、季语。这是俳句成立的条件,是俳句的格律。十七音是“发句”的固有格式;切字是为了使“发句”的形态完整、和谐的词语;季语也称为季题,是表现季节感的语言。传统俳句在一句中需要一个季语,以表示作品的时间、色彩、气氛等,从而起到形成整、体情趣的作用,体现俳句的美学性。季语包括季节、天文、人事、宗教、动物、植物等内容,数量庞大,后来还出现许多“岁时记”(将俳句中的季语分类解释的书籍)等季语书籍。季语是欣赏传统俳句不可缺少的形式要素。
传统俳句,一般很少表现政治、社会等重大课题,大多抒发个人对自然、生活的体验感受,是一种个体情绪的表达。这样的小诗只能以短小精悍、凝练、有余韵为特色。读者可以从俳句的写生、语言、象征、比喻、声调、节奏、断句、破调、定型、字余、季语等创作手法中感受其中的妙趣。诗贵含蓄,诗越短越难写。好的俳句以富有密度的语言进行创作,具有强烈的风土性和艺术性。
松尾芭蕉俳句选
《楠边》
群燕低飞,碎泥落酒杯。
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
《佐也山中》
命也如是,只有草笠下,稍得些凉意。
蝴蝶为白罌粟花,撕下翅膀作纪念。
小虫漂流一叶舟,何时靠岸头。
拿起扫帚要扫雪,忘却扫雪。
旅中正卧病,梦绕荒野生。
《仲秋之月 》
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蝉》
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别离》
与君之别,蛤蚌分离,我行迟迟秋亦逝
《笠岛》
欲往笠岛行,无奈五月梅雨泥泞道
《旅途》
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
《竹林》
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借宿》
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反照紫藤花
《悲歌》
坟墓也震动,我的泪声似秋风
撰文:郑民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