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外国历史 > 日本历史 > 德川家康家训:七十年隐忍得出的人生至理

德川家康家训:七十年隐忍得出的人生至理

非我族类 2017-05-11
\

德川家康
  七十年的隐忍,德川家康先后熬死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终于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愿望,并开辟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让德川家康颇有颖悟,他总结出了8条人生至理,后世称之为德川家训。
  德川家康的家训全文
  一、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德川家康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日本的战国时期,同时代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都是日本历史上公认的英雄,与这些人物相比家康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时运上都有不如,因此等待与忍耐甚至是俯首称臣都是必须要做的。正是经历了这些艰难,他才告诫子孙们:人生的道路是泥泞的,任何的急躁和不冷静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二、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
  公元1547年,只有6岁的德川家康被父亲作为人质交给今川家,谁知半路被织田家劫到了尾张国,此后直到他成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家康一直作为人质被软禁着。长期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保障的生活让他明白人生来就是不自由的,那些成就大事的人是一定要能够容忍种种约束的。
  三、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
  在德川家康之前,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本来秀吉是完全有可能开辟幕府,建立自己的基业的。可惜膨胀的欲望让他忘乎所以,将魔爪伸向了朝鲜,进而妄想图谋中国。数年的朝鲜战争严重的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也直接造成了丰臣家族的垮台。看在眼里的德川深知欲望是魔鬼,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道理,因此他告诫子孙们应时时小心注意。
  四、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
  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与争斗有多少都因偏狭与嫉恨而来,若能心胸开阔,又何会有如此多的杀伐呢?
  五、视怒为敌。
  《孙子兵法》云:“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可见恼怒会让人失去理智,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够最终夺得天下,正是因为他处处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头脑冷静,因此才没有在重大问题上犯过原则性的错误。
  六、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与跟他并称为“日本战国四大名将”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比起来,德川家康非常明白久战必亡的道理,因此他并不迷信武力,而是巧妙的利用各种手段保存和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其它的英雄都拼的倒下之后,他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天下。
  七、责人不如责己。
  怨天尤人者终难成大器,在残酷的环境中,你只能依靠自己。这一点在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德川十分的明白,所以他才会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八、不及胜于过之。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是在志得意满之时,出现了失误,一个在即将统一日本之时,死于叛乱。一个在已经平定日本之后,贸然进军朝鲜,最终失去了一切。看在眼里的德川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告诫子孙其实缺憾才是一种圆满。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