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战斗力很强 这是个天大的笑话
非我族类 2017-02-20
关东军
关东军成立于1919年,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其前身是日本 为保护南满铁路权益所成立的“满铁守备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关东军因组织、实施 此次行动而为世界熟知。次年,关东军扶持溥仪上台,成立伪满洲国。在此之后,为保卫“满蒙 ”这一日本的生命线,关东军不断扩大规模,成为了日本军界公认的暴发户,被称为“皇军之花 ”,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不过在这一阶段,关东军的战斗力很难用精锐形容,从不抵抗的东北 军手中抢地盘没问题,但遇上拼死抵抗的硬茬就要啃很久。例如1931年11月初,关东军组成的 嫩江支队进攻嫩江桥,这个支队大约4000人,从步兵到空军装备精良,却被黑龙江边防军打退。 再三增援之后才勉强占领江桥。
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战略的需要,关东军并未大规模参与关内的作战行动,一如既往地在东北 和抗联等抗日武装玩治安战,没有什么正面作战的战果,也就没办法证明其到底有多精锐了。抗 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入关的关东军逐渐调回关外。
1939年5月,伪满洲国军队与伪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后演化成为 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朱可夫将军指挥六个旅七万名苏联远东军击溃了两个师团约四万 名关东军,一万八千名日军战死或受伤,震惊日本全国。本次战斗中,关东军凭借作风顽强、单 兵素质过硬给苏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但在制空权争夺、炮战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面对苏军的 机械化进攻更是无能为力,日本人推崇的刺刀在苏联坦克面前一钱不值,号称关东军精锐的第23 师团在诺门罕之战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保持战略威慑,关东军于1941年组织了以苏联红军为目标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并以此 为掩护对部队进行大规模的兵员扩充。到1942年10月,关东军的兵力达到顶峰,数量超过百万 ,并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种师团。
到了1943年,太平洋战事不利,日本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场和美军作战。在南太平 洋的众多岛屿上,关东军依托当地地形构建工事,在岛屿争夺战中给美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比 如贝里琉岛战役,和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和第八十一步兵师对峙的就是关东军14师团第二联队和 第十五联队一部,这次战役美军伤亡15794人(注意是伤亡,不是阵亡)。当然,在制海权、制 空权尽失的情况下,以一己之狂热打这种绝户仗,全军“玉碎”也是情理之中。不过从整体上看 ,身处南洋的关东军阵亡比例不高,由于丧失了制海权、制空权,大多数关东军都是缺乏给养而 饿死病死的。
1945年上半年,军部再次抽调了20个师团的关东军到太平洋战场和本土。同时为防止苏联进攻 ,关东军七拼八凑拉出24个师团、70万人的规模。当然,关东军总人数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膨胀 ,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抽调伪满军的装备补充新编关东军部队,很多新兵是“满洲垦荒团” 里老人和孩子,军事素质非常低。当年8月,苏军发动“八月风暴”攻势,攻入东北,关东军在 经过几天混乱的抵抗后投降。“八月风暴”中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 59.4万人投降。苏军伤亡3.2万人,主要是在进攻关东军驻守的永备工事时造成的。战后,余下 的关东军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关东军这一名词被彻底地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从关东军参与的一系列战役来看,其战斗经历谈不上多辉煌。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经过军国主 义思想洗脑的士兵就如同恐怖分子一样狂热,这都是关东军的长处。但短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军 事指导思想停留在一战水平,军队指挥教条化严重,战术老套、不懂变通,久攻不下就玩自杀式 “猪突攻击”,甚至出现步兵突击装甲集群的荒唐战法。
而且武器发展水平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日本的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海军马鹿身上,陆军的资源 能省就省,冲锋枪都懒得配备,火炮的数量和威力均不及美、苏、英等国,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就 更不用提了。这种“一战后”的军队在具备永备工事的情况下据险防御还行,在野战情况下面对 空地一体的机械化进攻就麻绳提豆腐——别提了。所以说,关东军只能欺负当时像中国这样的农 业国,在面对德、美、苏这些军备先进国家的时候怕是只有挨打的份了。
(文章转自微信号rhls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