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三杰家纹
日本战国时代,天下不太平,然而乱世出英雄,织田信长在群雄中独占鳌头,最后取胜,开始了一统日本道路,那么为何织田氏最终能取得胜利呢?
织田氏取胜的原因
要说织田取胜的原因就要首先说说其他几家的失败原因..
1武田氏
战略因素 武田在争斗中过于拘谨,武田信玄过于看重信浓的所有权,与上杉家的五次川中岛合战白白丧失了西进的宝贵时间,使后来崛起的织田氏有机可趁。
战术因素 武田信玄坚持“人大于城”的观点,所以在他的境内极少建城设防,所以长条战败,武田家无城可拒。
政治因素 武田信玄并不是幕府的拥护者,由他和本愿寺显如结亲就看得出来。
2上杉氏
战略因素 由于与武田家的10年的争斗,导致战力下降,虽说手取川大败织田军,但是天妒英才,不幸早忘.
政治因素 上杉谦信其实不应该算做一个军阀,他们家族从没加入过不合道义的战争,谦信只想当好关东领管,并没有统一天下的打算。
3毛利氏
内部因素 毛利家虽然在中国势力广大但尼子、大内、三村势力并未完全肃清,隐患重重。
地理因素 中国地区处于三面受敌状态,毛利氏一方面要处理东线的尼子家、赤松家,另一方面要注意西线岛津家的动态,还得时时提防南面三好党的渗透,所以捉襟见肘。
政治因素 毛利元就死前就告戒过孙子辉元“以家族兴旺为上,以争夺天下为下”可见毛利的野心并不大;后来放走丰臣秀吉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4北条氏
战略因素 北条氏康政治清明、才略过人,他的战略意图是夺取东方再进而向西。这是老成聪明之见,即使上洛不成还有半壁江山,这样做比西进的风险小多了。
政治因素 北条氏起于国人暴动,是坚决反动幕府的,上洛这种事他们不做,他只要天下!
内部因素 虽然北条氏存在政治、战略两方面优势,但北条氏康继承人胸无大志,氏政、氏直只想当“国中国”的皇帝罢了。
5今川氏
战术因素 我从心里为今川义元感到惋惜!今川氏是战国前期唯一个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都成功的家族,也是第一个发起上洛的家族,更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家族。说句公道话,信长各方面都不如今川义元,不论是人格、道德、修养还是个人能力,仔细翻历史就会发现,信长在筒狭间的胜利只是天气原因、军队迷路的偶然原因造成的。只能说老天和义元开了个玩笑!
织田家的胜利原因:
政治方面
信长凭借关东几家混战的机会,与德川家康缔结同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进行了上洛计划,可谓“占尽天时”。在上洛成功得到幕府将军和天皇的支持后,几乎达到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状态。
经济方面
信长驱逐三好党,占领界港,控制了日本的进出口税务,比起武田挖金矿强得多。
科技方面
信长积极发展火枪技术,开发火枪战术,提升了战斗力。
内部因素
信长与家康的同盟发挥了巨大作用,忠实的德川家康把武田牢牢挡在关东,这是制胜的关键。而且内部将领层出不穷,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明智光秀都有独当一面之才。
日本战国三杰的政权分析
关于这三个最强大的政权,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建立者: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都属于世袭大名,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关于如何做好大名的。而丰臣秀吉出身贫寒,是从步兵一点一点做起来的,基本没有受到教育,其内政和军事方面基本上得益于竹中半兵卫重治,一者重治早死,再者重治也没有关于如何做大名的经验(后来的黑田官兵卫孝高也是如此),所以秀吉在如何做大名方面,知之甚少。只能够通过做城主的经营和自己的摸索。
二、继承人:信长的继承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嫡子信忠才能出众,众望所归,次子信雄和三子信孝无论是才能、人望、所宠爱程度、家臣和领地都无法与信忠相比。也就是说如果织田政权正常交接,那么织田氏发生动乱的可能性最小。再说德川氏,长子信康早死,不算,那么其他几子比较出众、有名的有次子羽柴(结城)秀康、三子德川秀忠、四字松平忠吉以及九子德川义直,而却没有一个非常出众的(虽然都不错),这样就在德川生前产生了一些麻烦。在秀忠犯错时秀康和忠吉就开始蠢蠢欲动。也许使家康立三子秀忠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秀忠之子德川家光肯定也是原因之一,家康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孙子,而且觉得这个孙子像自己,并且家光也没有辜负爷爷的厚望,成为了真正德川幕府的奠基人(就像不排除
康熙传位给
雍正是因为弘立的原因)。最后说丰臣,要是说德川的问题是因为儿子太多太厉害,那么丰臣的问题就是儿子太少太弱小,在加上淀君那个“太上皇”,当然不乱才怪,可怜猴子一生风流好色,结果却~~~算了。
三、家臣团:信长的家臣成员很多,也很复杂。有一门众(织田信包、织田长益)、普代众(柴田胜家、池田恒兴)、外降众(稻叶一铁、细川藤孝)、豪族(前田利家、陇川一溢)和秀吉那样的农民。而家臣的主力还是尾张的那一班,后来的织田四宿老中只有明智光秀是外来的,虽然稻叶一铁、筒井顺庆或是细川藤孝等虽然都有很多领地,但是其地位和受关注程度都有一定差距。这样也就使得信长的家臣团有扬有抑,虽然成员复杂,但是还是比较团结的(虽然明智、荒木、别所和松永等人先后反叛,但是除了明智其理由还有争议造成比较严重后果,其余都没有危急大局)。再说德川家臣团。
德川家康把关原之前所侍奉德川家的家臣都是普代众,虽然如此,德川的普代众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三河、远江和骏河,少数出身关东甲信的无论实力还是地位都差太远。这样也就造成了德川的家臣团之空前团结。而关原后的外样大名,都被德川家康累得半死,有过失的(蒲生秀行的会津90万啊被缩减到下野12万)受到制裁削弱,没有过失的(如藤堂高虎和浅野幸长)都被支持的遛遛转,不是修城池就是修堤坝或者开金矿,都得到了很大的削弱。这样,德川的统治就根深蒂固了。丰臣的家臣团很乱,由于太阁的出身问题,根本没有普代众,其称大名前时的家臣就比较受重用。而
丰臣秀吉在统一的进程所收降的大名几乎都是交纳一部分土地给秀吉,就完了,有许多大名都仍然拥有比较大的实力,而朝鲜之役之削弱并没有达到目的。像福岛、加藤、仙石和石田等人就算比较靠近普代众了,而这个不多、实力不大的普代众又分为近江派和尾张派,更要命的是这两派又都有一个太上皇(女性)在后面支持。再者,又有黑田、池田、前田和宫部等家族这样原来侍奉别的大名(即使是织田家)而早一些投靠丰臣氏的。这样,复杂异常、派系林立、矛盾尖锐的丰臣家臣团,之容易拉拢和不堪一击就可以理解了。
四、统治地域:织田的领土完全是自己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从尾张发迹,然后拼搏20年才得的。丰臣的统治地域有一些是从织田那里继承来的,也有打下来的。其统治中心都是近畿。德川的领土有转封的、继承的和打下来的,其统治中心是原来荒芜的关东。近畿原本就很发达,而关东可以说是得益于德川的开发。这样,德川在后期经济支持上就要略胜于前二者。
五、经济:经济在战国是非常重要的。战国时的经济主要分为农业和矿产。战国时期这100多年间,其面积至少增加了50万町步,也就是增加了一倍。而带来这些的就是普通地主出身的开明大名代替了糜烂腐朽的守护代,在农业技术和政策方面给予很大支持。日本水道纵横,在许多地区经常出水患,造成农业受到很大损失。比较著名的有武田氏的釜无川治水和信玄堤、加藤清正的肥后各条河流的河道改造和作为宇治、木津两河改造工程的太阁堤,以及木曾川、江户川、利根川的治水工程。特别是德川家康在1602年后大肆兴建的水利工程使得本来水患频繁的关东平原成为风调雨顺的福地(在这之前的关东开发也很有成效)。至于矿山的开采,也是在战国开始激增的。因为封建经济的打破,金银作为货币材料使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增大。拥有着一座大矿山,就使得在经济交易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大内氏领有的石见大森银山、武田氏领有的甲斐黑川银山、上衫氏领有的佐渡、越后、庄内的金山等都很著名。说了一些总体概况,再讲讲三个政权之不同。而到后来丰臣和德川政权的时候都把矿山归到自己的直辖领地。
织田信长对于农业和商业比较重视,在浓尾平原的水利设施和对于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信长成为对于农民比较开明的一类大名(对于大名们就~~)。而为了获得经济支持与界的商人联合军开战也是逼不得已,并且迅速通过今井与其联合,也是其后期能拥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和火枪>支持的重要方面。德川家康对于经济的重视程度要超过另外两位。其对于关东的苦心开发使得他获得了一个坚固的后方,一个永远有力的支持,一个兵源供给站和后勤站。在早期就获得京的茶屋四郎次郎的支持,在后来发展中更是会处理和商人的关系,使得在家康最需要钱的时候,有经济支持(在开发关东时的大批“贷款”都出自京的财团之手)。而反观秀吉,就要差很多。秀吉对于商人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其获得的经济基础几乎完全出自信长的继承。而其发明的对于农民征其收入的2/3也使得骂声载道。所以丰臣政权是一个短命的政权也不仅仅是政治因素。